文昭端详着云葳逐渐泛红的眼眶,暗道小东西还算机灵,演技中规中矩:
“朕可受不得你的大珍珠,秋宁,带云舍人去外间静静心神,嘱咐宫人嘴巴严实些,莫要乱传。”
秋宁依言,将云葳从文昭身边带走了。
文昭这才与殿内的几人攀谈:“云葳是个纯孝的姑娘,诸位既都是她的家人,朕有话便直言了。”
“臣等恭聆圣训。”
“十四岁登科,朕属意她的才华,但她心有缺憾,待日后成人再弥补,便难了。”
文昭徐徐道来:“皇考许了云家两个尊荣,一为尚主,二为侯爵。云相,朕说过的话不会食言,但朕希望你将云葳认回云少卿名下,恢复她长孙身份…”
“陛下?”云崧怔愣当场,急于给自己辩解,“老臣已是花甲残年,孙儿云景也…”
“听朕说完。事涉云公你的体面,亦关乎文家皇族的体面。”
文昭沉了语气:“朕想好了,文家与你云家的婚约不变,你只需寻个说辞恢复云葳长孙的身份即可。是抱错了还是怎样,你自己掂量。至于侯爵…”
文昭转了眸光看向宁烨姐弟:
“国朝律例明言,子嗣居长者袭爵。宁老侯爷又言,不分内外子侄,是以云葳该承袭定安侯爵。但云葳亦是云家长孙女,皇考与朕有意赐爵云家,便赐给云葳吧。宁家爵位,顺延至云瑶身上,如何?”
“臣无异议。”宁烨听得此番安排,赶忙起身应和。
如今宁家幼弟未婚,子嗣单薄,如果她的两个女儿都有爵位傍身,自是最好不过。
“臣谨遵圣训。”宁烁唯长姐马首是瞻,左右他无子嗣,都是宝贝外甥女承袭爵位,多一个侯爵于家族发展有利无害,自是乐得应允。
“云公,可是觉得朕安排的不妥帖?”文昭淡然的扫过陷入沉思的云崧,幽幽出言:
“皇考昔年承诺,爵位本是另行封赏给尚主驸马的。朕顾念云家累世清名,劳苦功高,觉得担得起一个侯爵尊荣,自当封赏云家后辈英杰,无关姻亲。”
“老臣叩谢陛下圣恩。”
云崧听得文昭这番说辞,纵使心有不满,也不好再多言。
好歹是封给云家后代的爵位,他身为云家家主,自要为子孙着想,权且应下。
“臣谢陛下圣恩。”云山近看云崧脸色行事,多年一贯如此。再者云葳云瑶都是他的骨肉,他稳赚不赔。
“如此甚好。”文昭心满意足,“都起身吧。”
待几人落座,文昭又言:
“两家联姻事,皇考口谕分明,是许给云家长孙的,而今不该让文婉与云景再结亲。婉儿与云葳皆女子,想也不妥帖,且她跳脱惯了,说是不喜书香世家。幺妹文瑾乖觉伶俐,朕给她做主,许了云家同岁后生便是,诏书已拟好送去府上了。”
话音入耳,云崧的脑袋嗡鸣声声,他大意了,未料到文昭话里有漏洞,就这么无赖的毁了文婉与云景的婚约,悄然间偷梁换柱,塞了个还在玩泥巴的六岁幼女搪塞。
况且他的孙儿只剩云景一人,日后即便云家能与小公主结亲,也是云家旁支,他的儿孙断无适龄子弟。
文瑾的生母刘氏,乃是当朝帝师刘少师的嫡女,一家清流文人,孤高傲气至极。虽然有帝师尊容,可彻彻底底的文臣根基,除却门生不少,日后在朝能有几分助益?
他云家门生故旧素来不缺的。
文昭这是釜底抽薪,将侯爵许给心向她的云葳,将公主别嫁旁支,彻底断了他云崧飞黄腾达,仗着子孙尊荣耀武扬威的念头。
毕竟生来就被疏远的云葳和旁支子弟,都不会任由他摆布。
云崧半晌无话,文昭瞧着他笑言:“云公这是怎么了?可是觉得朕的幺妹配不上云家子弟?”
“臣不敢。”云崧慌忙起身:“陛下恩赐殊荣,老臣感激不尽。老臣深感惭愧啊,深觉愧对先帝和陛下对云家的抬爱,唯将这把老骨头交付朝堂,报效陛下圣恩。”
“云公说得哪里话?”文昭眉眼弯弯,起身绕过御案,虚虚扶了云崧一把:
“今日本该留诸位在宫中一道用膳的。但诸位也知,昨夜元太后西去,朕多有不便。改日吧,晚些时候诸位再与云葳团聚。刘太妃与文瑾那儿,得空也见见。”
“是,臣等告退。”
几人甚有眼色的离去,云葳在外间将文昭的话音听了个清清楚楚,心里惴惴难安。
文昭绝不会突然作此安排,乍一听是抬举云家,实则把云崧惦记的实质筹码夺了个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