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帅!督帅!”
说来便来,两人正欲离开去正院,就见杨茂同样半蒙着面,摇晃着身体火急火燎赶来。
他脸色不是很好,看肖谢两人都在,忙过来道:“本官有事禀报督帅!”
杨茂一句话说完,看面前两人脸上也遮掩着,不由诧异道:“督帅已经听说了消息?”
“什么消息?”这下轮到肖远和谢成两人诧异。
“你们不知吗?那又为何蒙着面?”
杨茂不信,急道:“城中不知为何,一夜之间突然有不少百姓染了瘟疫,现在府外乱作了一片,这可如何是好啊?”
“百姓中也有?”
二人听了大震,匆忙对视一眼,这下事情可大了。
“什么叫也?”
厢房窗户紧闭,恰好此时从房中走出一个蒙着面的医士,小心出来后又立马将门关上。
杨茂瞪大眼睛,不可置信道:“督帅也染上了?”
谢成垂下头,低声道,“不止是将军,还有军营中的将士。”
杨茂眼前一黑险些栽倒,所幸被身后守卫扶住,顾不上等缓过劲便颤颤巍巍道,“快,快传我的令,府中人留在自己院中不得随意走动。调动全城医馆郎中,不惜任何代价研制药方,快!”
---
承明宫中一片宁静,宽大的桌案边上四个头正凑在一起,看其中一个人手中彩绳翻飞。
这四人分别是朱缨、陈皎皎、照水、照雪。
大摇大摆往李士荣眼皮子底下安插了自己的人,朱缨心情大好。想起先前说好要与陈皎皎学打络子,她一时兴起,把照水照雪也叫了来。
她们三个在军营长大,日日就是舞刀弄剑,对这类小女儿闺房玩耍的东西一窍不通。面前少女的一双巧手将好几股锦绳有条不紊地穿来穿去,三人不由得感到新奇和佩服,半天看入了神。
“好了。”陈皎皎很快打好了一半,笑着问道:“陛下想学什么花样的?”
朱缨手撑着下巴,饶有兴致地问:“哪种最简单?”
听身旁人说了一种样式,她道:“那就这个了。”
低头认真做事时时间过得最快,一直到正午用膳时,朱缨才勉强编好一个。虽然不如陈皎皎的精致好看,但她还是很满意,拿在手中看了又看。
照雪看她这样,出声嬉笑道:“陛下这是要送给谁的呀?”
朱缨心情颇好瞅她一眼,没有接话。
刚开始编的时候,皎皎问她选什么颜色的绳,她问:“玄青配什么颜色好?”
陈皎皎以为她是要给自己编,答道:“豆绿就很合适。”
于是朱缨挑了豆绿色的绳子。
她将打好的络子放在手心,心想谢韫从没佩戴过这样鲜亮的颜色,等到他回来,她一定要让他试试。
听皎皎说,这个花样名叫团圆结,她感到很合适。对现在的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不就是团圆美满吗?
朱缨弯了唇,将络子收进袖中放好,抬起头问:“下一种学什么?”
“蜀州急报——”
四个人围在一起正是兴起,大殿门外士兵一声嘹亮的禀报声传来,打破了当前的岁月静好。
第45章 君臣
一般这样的禀报大多是十万火急的要紧之事, 无人敢开玩笑。朱缨敛了笑意,收起放松的姿态,其他三人也识趣地散开。
殿内一时安静到压抑,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来。
士兵送来的急报被呈上来交给圣上, 朱缨利落揭开火漆抽出信纸, 一目十行看过去。
某一刻不知看到了什么, 她突然变了脸色, 缓缓抬起头望向殿下人。
“······瘟疫?”
朱缨没注意到自己的声音微颤。
她没再说话,复去看信上没有看完的内容,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好的消息。
然而无人听得到她的祈祷。看到后面, 她觉得浑身力气像是被抽干一般, 紧紧锁着那几个字:
“督帅不慎染疫, 高烧难退。”
哪个督帅?
谢韫吗?
下一次抬首, 她脸上带着些茫然, 目光微愣, “‘督帅不慎染疫’是什么意思?”
士兵不敢回答,赶忙垂下头, 大气也不敢出。
瘟疫是令所有人闻风丧胆的存在。一旁的众人心中俱是一惊, 纷纷抬首看向座上女帝。
没有人胆敢接话, 朱缨神色怔怔, 机械地又将信看了一遍。目光划过最后一个字,她浑身冰冷, 那阵寒意直直钻进心里。
她突然感到难以言喻的翻转和昏眩感,胃里一阵钻心的疼。
她状态不对,照水忙唤:“陛下!”
然而朱缨难以接话, 闷哼一声险些摔下龙椅,骨节泛白的手紧紧抓住桌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