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了,给个面子!就当没看见吧!
周歆心里七上八下的,十分没有底儿。
这时,殿内传来淡淡的声音,“既然如此,便由大理寺重审。”
她暗暗松了一口气,又大着胆子掀起眼皮偷窥殿内的情况。
裴侍郎朝龙椅上的人行出一礼,躬身退回文官队列,并无任何异议。
这个态度就很微妙。
是他弹劾大理寺案情的疏漏,弹劾成功却没有追究之意,好似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
要知道,他完全可以趁机咬死沈既白,毕竟此案办得有疏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李治将奏折递给一旁的内官,目光落在沈既白身上,定定地看了半晌,明显还有后话要讲。
风雨欲来之前的静默最可怕,他这一静,殿内殿外的气氛顿时紧张到了极致,百官一动都不敢动。
一阵清风吹过,浑身上下都是透骨的凉,周歆这才意识到,在不知不觉间,她已然冒了一身冷汗。
不由得心道,早朝真可怕,这帮日日上朝的高官得是什么心理素质才能不吓出病来?
怪不得沈既白总是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早就练出来铜心铁肺了罢!
卢寺丞为什么会笑出来,上朝究竟有什么可值得高兴的!
还没腹诽完,殿内便响起一个声音。
“沈卿,若再出疏漏,朕绝不轻饶。”
“臣,遵旨。”
听到这句话,周歆的心才彻底落了回去。
紧绷的神经随之舒缓,耳畔模模糊糊地响起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声音时大时小,时缓时疾,显然是一直没有停过。只是她聚精会神地关注着殿内的情况,竟然一直没有注意。
朝会直到巳时才结束,队伍由内官引领走出大内,在应天门解散。
周歆在人群里搜寻着那抹身影,找了半天愣是没看见,正准备离开,听见一声,“凌云君?”
她回过头,见卢寺丞追了上来,道:“凌云君是在找沈少卿?一下朝他便被圣人叫到御书房了。”
“这样啊……”
周歆朝人笑了笑,心却不知不觉地悬了起来,心道,领导突然找人私下谈话,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事。
“圣人经常召他去御书房吗?”
卢寺丞摇了摇头,“不经常,这是第二次。”
她不禁提起一口气,“那上一次……”
“上次召少卿去御书房,罚了他半年的俸禄。”
周歆:“……”
那应该是他和朝南衣在校场打起来后,圣人第一次将他叫去御书房责备了一番。
既然如此,此次召见也免不了要挨一顿骂。
骂就骂吧!总比贬官入狱要强。
周歆隐隐松了口气,“不会是因为南市那件案子吧?”
卢寺丞又摇了摇头,“这个不好说,不过圣人既然在人前宽允,那在人后责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凌云君无须担心,圣人还是很看中少卿的。”
周歆“呵呵”一声,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卢寺丞,这么久了,你还是第一个这么说的。”
他睇过来一个‘你别不信‘的眼神,“凡事不能只看表象,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沈少卿可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大理寺少卿。”
说得也是。
年纪轻轻便是全国最高司法机关的二把手,这放在哪个朝代都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就算是在现代,他这简历也蛮逆天了。
跟着卢寺丞踏出端门,眼看天津桥对面停着一排马车,周歆抓紧时间打听着案情细节,“按理说,案发当日人的记忆是最深刻的,若凶手脸上真有疤痕,为何没有一个证人记得这一点?”
“卢某也很奇怪。”
卢寺丞露出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那天还是卢某随少卿一同走访的,几位证人都没提过这一细节。他们都很确定是苗肆杀了赵圃,因为这二人积怨已久。”
说完,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当时卢某便觉得这案子进展得太顺利了,顺利得很奇怪,就好像人证物证都摆在眼前,凶手自投罗网一样。”
周歆道:“这听起来像是有人一步步提前设计好,就等你们前仆后继地往坑里跳啊!”
“对!就是这个感觉!”卢寺丞道,“尤其是衙役怎么找都没找到凶器,就像被人故意藏起来了一样。少卿有意再查一查,但宋公觉得证据确凿,执意结案送审。他们两个人争执不休,互不相让,其他人谁也不敢表态,最后还是孙寺正封档送往的刑部。这案子不出一天就结了,大理寺还从未这么快破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