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古建人最看不得这些了,这么优秀的房屋布局,不该就这样被丢弃在时间的长河里。
回去后谈湘跟阿爷阿奶打听起了这座院子的故事,语气里满是遗憾,没想到沈南星听完后却沉默地走开了。
谈湘好像意识到了什么,这座宅院好像和自己阿奶有些关系。
谈湘的猜测在谈二牛口中得到了验证,原来这座大宅院就是沈南星以前的家,她所有家人都死在了那座宅院里。
这座大宅院建于清朝时期,是沈南星的曾祖父白手起家建起来的,当年的沈家不仅在东山镇数一数二,就是在整个丹平县也是排得上号的。
后来土地改革,这座宅院就被没收了,充作了人民公社的办公场所。
改革开放后东山镇慢慢富裕起来了,乡政府建了新的办公楼,大家也就都从这里面搬了出去。
而这座院子也就没了用处,为了省事,就直接锁上了,这么多年一直无人问津。
被没收的房产是不可能要回来的,集体的财产也不可能卖给个人,于是谈湘就想了个迂回的办法,她和乡政府签了二十年的租赁合同,把这座宅子给长租了下来。
这就意味着未来二十年这里就归他们支配了。
而现在,他们就要开始对这座宅子的改造啦!
凡事只要不心生畏惧,即使再困难,也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阳光透过绿叶的缝隙洒在石墙上,勾勒出独特的美丽。原本荒凉阴森的老宅因为这三个年轻人的到来重新有了生气。
当然,谈湘不会想当然的以为凭他们三个人就能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搞定,她已经挑选好合适的合作伙伴了。
第90章 剧组
说起这事还要谢谢谈爱超,多亏了他帮忙介绍了他哥哥那帮手艺人。
谈爱超和谈爱杰同岁,如今已经二十八岁了,他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谈爱国今年三十四,是这里远近闻名的泥瓦匠,二哥谈爱民今年三十一,是颇有天赋的木匠。
兄弟两都是小学毕业就出去做学徒的,如今已经是可以带徒弟的人了,两人不仅自己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带出来的徒弟也都有模有样的。
不得不说,谈家这祖坟的风水还真不错,在这小小的枣儿沟出了不少人才,当然谈国柱是个例外,其他人还真是大小都有点本事在身上,就连谈爱杰都做得一手的好皮鞋。
在采集完数据后三人就开始画图了,三人各有所长,谈湘擅长木结构的修复和修饰,白茵蕊擅长园林景观,苏庭昀擅长古式砖瓦墙壁复原,分工合作,效率大大提高。
在谈湘他们忙着做设计规划的时候,谈二牛就带着招工来的妇女们在院子里处理杂草和垃圾,二块钱一天,就在自己家门口,镇上不少人抢着来干。
这些干完后就轮到瓦匠队和木匠队进场了,当然,这可不是盖普通房子,一切都得听谈湘他们的安排来,没有给到指示的地方,那是一砖一瓦也不能动的。
在谈家两兄弟来之前谈湘就跟他们打过预防针,说自己这一单会很麻烦,可兄弟俩拍着胸脯保证说一切听指挥,谈湘这才放心了。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谈湘他们给的足够多,这里的人一般都是在开春的时候建房,这大夏天的往年他们都接不到活的,如今来了个大主顾,他们当然要服务好的。
等明天泥瓦匠和木匠队进场,就要真正忙起来了,如今谈湘、白茵蕊和苏庭昀是住在慕容丰以前的小院里,这样往返大宅院也方便。
这天下午,谈湘看今天的任务完成的差不多了,就让大家先回去了,自己则留下做一下收尾工作。
谈湘拿着照相机记录着这座院子正式动工前的模样,边走边拍,从院子西侧走到了院子东侧,“咔嚓”快门按下,谈湘觉得自己刚才好像看到了什么。
走进一些,发现角落里有个人,再近些,谈湘发现这竟然是奶奶沈南星,沈南星这时正愣愣地看着眼前的这座楼发呆。
这是一座绣楼,分上下两层,从窗格之中往里看去,一层里面杂乱地摆放着几件生活用品。
抬头仰望二楼,可以看到外面的门窗,门窗上雕刻着许多木质花卉图样,颜色样式各不相同,如今看起来依旧十分漂亮。
谈湘猜想,这或许是阿奶以前住过的地方,她这是在怀念过去吧。
“以前我们这里有一句童谣,十三留头十四嫁,十五生个毛娃娃,从我记事起我就呆在这座绣楼上,在里面绣花织荷包,按照规矩,直到出嫁才能离开这座绣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