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众人一愣。
其中一个叫做关游的官员立即反驳:“不可,灾区情况不明,贸然让官兵进去,岂非是要让他们去送死。”
令有人附和:“没错啊。”
“既然他们跑不出来,合该是他们命该如此,若是让官兵进去搜寻,若是他们除了意外,官兵的命也是命。”
这话让息禾突然想到了原主的身世。
作为从黄河水灾中逃难出来中的幸存者,那一次水灾,便是田蚡向刘彻进言,水灾是天灾,非人力能阻挡这等话。
原来,这并非一个人的想法。
她看着众人不赞同的目光,好像在说她妇人之仁。
这一刻,她又一次感觉到了她出身与现代华夏,是多么的幸运,而那些为护百姓的子弟/兵又多么伟大。
有时候,幸福还是真是要对比出来的。
息禾眨了眨眼睛,看向他们:“流民的命是命,官兵的命也是命,难道就没有两全的办法?”
众人目光看向她:“如此说来,女君这是有主意?”
第124章
息禾惊讶:“这不是正在和诸位商议。”
她又不是傻的,样样自己出主意,要是出问题,岂不是都要甩锅在她身上去了。
还是让她甩上一个大锅吧。
息禾脸上带笑,目光扫视一圈,声音和缓地问道:“莫非你们打算任由灾区百姓自生自灭,不管了?那此事要怎么跟陛下奏明?”
韦太守赶紧道:“女君,这百姓没说不管。”
他私下琢磨着,原这些问题,没被人提出来,还能说是忽略到了,不知者无罪。如今这位平宁君已经将这件事情的问题摆到台面上来说,就不能装作不知道了。
果然,刚刚才见识到了她的聪明,又怎么会被他们三言两语就拿捏住。
反而,现在他们被架在火上烤。
越是接触,就越是惊诧于这位平宁君的厉害。
在场的官员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还刚刚要试探呢,给她施的压力,就被轻飘飘的拂开,反弹回来。
息禾见众人的表情,心下轻哼。
她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喉,这才给他们提了个醒:“诸位,莫非一个郡县里面,就找不出几个熟悉地形的人才吗?”
话刚落,霍去病却已经明白了自己夫人的意思。
他打仗的时候,是去到别人的领土,而他想要找到敌人的老巢,会让匈奴人做向导。没有比当地人更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当地人的习性,一抹一个准。
而从灾区逃出来的,自然会知道没逃出来的那些人,最可能会躲到了那里。
众人也被点醒。
顿时感觉又些羞愧。
明明之前平宁君已经提议让当地族长和里正继续管理流民,他们在她提出问题的时候,却连想都没去想解决的方案,就一味的推卸责任,却没有想到原来解决方案,其实还是回归于流民本身。
刚刚他们说的话,简直是丢人丢大了。
能在官场混着的,脸皮已经练得非常之厚,面上尴尬一瞬,便立即恢复好了表情管理。
韦太守润了润嗓子,指着关游道:“咳咳,快记上,快记上。”
关游也直到刚刚得罪了平宁君,便老老实实的在本子上将此事记下,随后不留声色的恭维:“女君这发明的纸,着实轻巧,方便携带,还能随时记载。”
息禾挑眉:“能让你们觉得用得省事就行。”
这时,话题重回灾区上。
韦太守道:“如此,官兵进入灾区,可让流民带路,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息禾点头:“没错。”
她道:“一是疏通道路,而是掩埋尸体,三是找到没能在洪灾中逃出来但侥幸没死的幸存者。将这些昨晚,便再准备重建之事。”
将事情一件一件商议过后,整个府衙便都行动了起来。
息禾便与霍去病两人,一路走上了城门,往高处看城下的流民。
只有自己深处于灾难之中,才能感觉到什么才是残忍和绝望。
这时,勾钺上来汇报。
霍去病看到上面的内容,便递给了息禾。
他道:“当初你跟陛下说山东将有水灾之事,也没不是做了无用功,那小官巡视黄河后,又让当地官员对黄河进行加固。他固然没有治水的能力,而鹤壁、聊邑、济宁等地官员进行了防护,虽然也受了水灾,却也让不少人幸免于难。否认,这次水灾波及面积会更广,受灾将会更严重。”
息禾将内容看完,心情却有些沉重。
“你是说,如今的受灾区域和人数,还是被预言改变过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