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欢呼大叫。
而刘季看了看四周,吞回去一句断言。
“就此而观之,秦之灭亡,指日可待矣!”
刘季咂咂嘴,品味了一番酒香,心中却总是感觉不安稳。于是,他又猛地灌了几碗酒,歪头咧着嘴装出一副醉态,对夏侯婴说:“醉……醉啦!先……先回家去睡觉,不听这没、没意思的。”
夏侯婴直起身,摸着后脑勺问他:“那、那我给你驾车?”
刘季踉跄着站起来,对着夏侯婴摆摆手,自己慢悠悠扶着墙晃荡出去,在门口转过头对屋里嘻嘻一笑,大喊一声:“饮!多饮!”然后大笑着出门离去了。
【秦朝过重的劳役,导致了“赋敛无度”,导致了人民的怨声载道。
那么,秦始皇知道这一点吗?
在一定程度上,他应该是知道的。
胡亥是为了自己的享受和快乐大兴民役,但是秦始皇却不只是为了帝王的享受,而是有着更加深沉的原因。
当然,身为一个封建朝代帝王,而且还是建立了前所未有之功业的千古一帝。嬴政在统一六国以后的确有着想要放纵自己享乐,在管理国家之余用国家的力量为自己找乐子的想法。
但是,他所做的绝大多数事情都非一时之功业,而是剑指千秋。
且看看秦始皇在位的十一年都干了些什么吧。
征百越,北伐匈奴,建长城,修直道,骊山陵……
在一个全国只有两千多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国家,发动近两百万青壮年服兵役和徭役,四处动工。为的是什么呢?
征百越,一方面是为了开拓领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原秦国军功升爵制度对战争的需求。
北伐匈奴,建长城,是为了防止北方的匈奴、东胡南下,掠夺秦朝前所未有的极长边境线。
修直道,是为了缩短粮草到北方边境的运输时间,同时方便原六国各地的通行。
骊山陵,是秦始皇的陵墓。
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秦始皇去做,他既要安抚六国民众,把各国凝合成一个整体;同时他还要防备六国遗民的刺杀。他要常常巡视国境,维持自己的威慑力,还要改革政策,在内政上把控方向……
可是他却在渐渐老去。
他的眼睛开始昏花。他的背脊不再笔直,他的精力不再旺盛……
他的大业未成,他想要更长久享受帝王才能享受的权力,他想要长长久久地活着啊!
于是,秦始皇将目光转向了丹药方士。】
公元前216年的嬴政已经感受到了身体的衰败。
——他已经不年轻了。
【在秦朝,后世所言的“医药”一科尚未彻底从方术士中脱离出来。秦始皇寻仙问道,其实是契合当时传统观点的。
——毕竟,就连小病大家都不太清楚该吃什么样的草药,想要长生,不就得一种种药的试了吗。
彼时的秦始皇一定不知道,他报以强烈信任的方士并没有带给他长生,那些丹药反而摧垮了他的身体。
年轻时的秦始皇——哦,不,那时他还是秦王。年轻的秦王是多么潇洒威武呵!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①。
秦始皇以无上威猛之势统一六国,如同威风凛凛的猛兽一样,多么有英雄气概!
他手持一把天子剑,挥散浮云,那些富人、贵族都不得不低眉俯首地到咸阳来啊。
可是他渐渐老去了,精神衰退的他不再能连续不断地处理国家政务,不能再手持弓箭纵马驰骋。但是六国余孽蠢蠢欲动,继任者尚且稚嫩,于是他盼望着神仙赐下不老药,让他长久地活在世上。
可是这世间没有神仙,怎么办呢?他只好派人尝试,试图炼出长生仙丹。他服黄金,吞白玉。——毕竟《玉经》中说啊,“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真的是这样吗?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②”,秦始皇多服丹药却未能延续自己的生命,在四十九岁时崩于沙丘,最后只剩下“嬴政梓棺费鲍鱼③”的凄凉结局。
秦始皇死后,李斯赵高为了掩盖他的死亡,秘不发丧。将鲍鱼与他的尸身放在一起,用鲍鱼的臭味遮掩尸.体腐烂的气味。
载着秦始皇尸身的輼车向咸阳驶去,那乘船远去求仙的徐福载着三千童男童女又什么时候才会回来呢?
徐福他至今都没有回来。
而骊山高耸的秦始皇陵里,静默华丽的棺椁中埋葬着秦始皇尸身寒凉的灰烬。】
秦宫中。
群臣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因为上首的皇帝被天幕气到了。
什么叫“嬴政梓棺费鲍鱼”,什么叫“秦始皇尸身寒凉的灰烬”!
胡亥已经进死牢了,赵高也被拉下去处以五刑了。嬴政的目光逡巡在场地中,定格在李斯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