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三个纨绔的嫡母/春山夫人(79)

“母亲,容我告辞。”

“赵在凌——!”

作者有话说:

写地好慢,我本来这章准备写三尺青锋的,但是实在没想到都写完这章了,进度居然还没爬到,我都水了些什么啊[大怒][爬行][遇到困难睡大觉]

——————————————————————————————————

[1]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出自《中庸》

[2]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出自《中庸》

[3]临之以庄,则敬。——出自《论语》

[4]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出自《中庸》感谢在2023-01-03 15:53:23~2023-01-04 21:12:5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浪的飞起 36瓶;听涛客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6章

◎三尺青锋◎

常青安再次出门时, 明显感觉到从周围汇聚而来的无数目光,夹杂着复杂难辨的情绪,她不以为意, 径直上了马车。

经过漳州一事后,她的名气越发大了,可谓声名远播。

先是不体面地登门谢罪, 多少人看了个笑话, 可后来赵在泽的崛起已经说明了一切,再是如今漳州一事,一掷千金,出手便是二十万白银, 不计代价地投入,又是将知府拉下了马来, 实在令人敬畏。

如此魄力,真叫人不知说些什么。

常青安备了份厚礼,和赵在泽一同登门致谢, 为那日朝堂上王侍郎的帮助,赵家根基不深,素日里也没什么交情,如此援手, 实在难得。

另有一事,她看了看赵在泽,没说什么。

便是不成, 也无大碍。

“见过王夫人。”

她客气见礼,王夫人笑容满面, 上前迎来。

“夫人处事实在叫人惊讶, 当不逊男儿。”

“此话过誉。”

“下官拜见夫人。”

赵在泽恭敬行礼, 眉眼端正,并未因立下的功劳而自命不凡,倒是沉得住气,只是年轻人还是年少气盛,仍有锋芒。

王夫人笑意加深:“多日未见,赵大公子是越发一表人才了。”

她早已听闻,圣上有意重赏赵府。

这赵府是要一飞冲天了。

几人客客气气地一道进了府里,春兰送上贺礼,自有下人郑重接下,王侍郎也来到大堂,丫鬟斟上热茶,一片和气。

“夫人巧思,于细微处观大局,见识不凡呐。”

王侍郎并未仗着身份而轻鄙常青安,他抚了抚胡须,眼中精光迸发:“下官观夫人行事,颇有将军之风,实在叫人佩服,若天下读书人皆能如夫人、公子般心怀天下,万民又有何忧?”

“可叹老夫枉活四十载,眼浊思钝。”

常青安哪里还不明白他言下之意,既然他照顾了赵在泽,便也想两家之间通个气,再有什么事,也好携手共进,互相提携。

她微微一笑:“我不过浅见,所见不过微末,而大人放眼万民,深有远见,我远不及也,大人所为,日后自见成效,实乃千秋万古之策。”

她言语谦虚,礼尚往来地捧一捧王侍郎,尤其日后二字,意味深长。

“令郎也大有作为啊,夫人教导有方,实为表率。”

王侍郎转而同赵在泽说起学问一事,多是探讨见解,王夫人则是亲切地拉着常青安说着家常,无外乎是些孩子们的事。

“我所愿不过孩子们皆能平稳顺畅。”

“那日我见四小姐出落得这般水灵,想必日后围猎要收到数不胜数的猎物花头。”

“……”

几人相谈甚欢,王侍郎先回书房继续忙事,而王夫人则是提出去院中散步透透气,常青安心下了然,也起身去往后院。

不出所料,片刻后王夫人借口观花,将她带地远了些,赵在泽远远坠在后头,他倒没什么情绪,不过人情往来,母亲更不会勉强他,他心知肚明。

他负手缓步前行,眉目沉静,一顶玉冠束起头发,并不如何繁复,因着登门拜谢,他难得穿了一身云纹锦绣蓝袍,腰间悬了块白玉佩,低调雅致。

这是王少虞第一次见他这般大家公子模样,不是夺目的意气风发的大红袍,也不是夹杂着郁气不平的单薄青袍,多日不见,他更稳重了。

许是经过一场风波,赵在泽沉淀了许多,只是眼神依旧,那幽深之下酝酿着莫测的风雨,于深渊宁静中豁然爆发出一道惊雷,摧折人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