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小时候读过的文字,仿佛穿越了时间在这一刻击中她,园子里的风很轻,可米莉却听到自己重重的心跳声。
“大家是不是奇怪,为什么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么近,鲁迅先生还会迟到?”
“那是因为当时的鲁迅先生家道中落,父亲又得了病,他早上去当铺当家里的值钱东西给父亲买药,这才迟到了。”
“咱们都听说过鲁迅先生在书桌上刻‘早’字的故事吧?就是因为他迟到被先生批评了,这才在桌子上刻了字,用来提醒自己。”
三味书屋里面的摆设很陈旧,入目几乎都是木制品,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米莉原本以为来到这里能近距离参观一下那张桌子,但没想到桌子特别靠墙,她两腿站起来都看不见桌子上的“早”字。
参观完故居,米莉在古城又住了一夜。
撑船的阿姨免费给了她一个睡觉的位置。
躺在船头伴着水声入眠,半夜下起了雨,她又躲到船舱里,一滴雨滴落到河面上,河面就泛起了圈圈涟漪。
顷刻间,瓢泼大雨从天而降。
雨滴落在水面上、落在树叶间,淋淋沥沥下个不停。
米莉懒得去想这大雨什么时候停,她躲在乌篷船内,船舱干净而微微潮湿,即便是睡梦中都仿佛有一把大伞为她撑着。
第105章 黄山归来不看岳
从绍兴离开, 米莉坐车去了徽省的黄山。
原本她还想要在路途中的千岛湖停留一段时间,但无奈游客太多,她只好经过时看了一眼过个眼瘾。
黄山与绍兴相距300公里, 路途中经过不少村落与茶田。
晴天时的茶田远远望去绿得透亮, 一垄垄成阶梯状或是波浪模样向着视线尽头延伸, 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不断起伏,仿佛看不到边际。
但最近是雨季,山上常常云雾缭绕,颇有些“曲径通幽处”的意思,虽然雨天看不清远处的茶田,但也别有一番滋味。
司机是个很健谈的人, 即便车上的乘客只有米莉这只猫, 也挡不住他一整天的喋喋不休。
路过茶田, 他见米莉感兴趣, 便停下车带她下去问正在劳作的茶农摘了两片鲜嫩的茶叶。
“觉得这景色好看吧?要么说是城里猫呢, 看乡下什么东西都新鲜。”
司机叹了口气,“但是我们乡下人亲身经历过,下雨天采茶叶真的不是很好玩, 虽然这个时间的毛尖更贵。”
米莉望向茶田里顶着细雨采茶的茶农, 并不觉得司机的话扫兴。
农民不会觉得耕种这件事美好,渔民不会觉得出海捕鱼轻松, 草原上的牧民不会觉得一望无际的草原浪漫,只有游客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才会觉得这样从未见过的画面格外美好。
虽然很多人觉得旅游博主很幸福……好吧, 米莉也觉得自己过得很爽。
想去哪玩就去哪玩, 而且还不用担心旅游资金,也没有家人朋友需要照顾, 无拘无束,无牵无挂。
但这样的人始终是少数,每个人都有自己从不裸露在外的焦虑,只不过别人看见的都是令人羡慕的地方而已。
她不赶时间,因为付钱爽快,司机也乐得带她到处走走停停。
去往黄山景区的途中,路过一片隐藏在深山中的风景。
不经修饰的山林风光在一个清晨徐徐拨开迷雾,沿途无数的村落傍在重峦叠嶂中,有时拐一个弯,又能看到一片坐落在半山腰的矮房。
上空盘旋的鸟类振开翅膀,除了鸟雀鸣叫,米莉还隐隐约约听到淙淙流动的水声和远处传来的摇橹声。
“这小镇叫做深渡,以前可是有名的通商贸易中心,浙省来的商人就在这里交接做生意。”
司机感慨地摇摇头,“在古代,徽省可是被人讽刺过于有钱呢。”
经过了深渡,黄山风景区也就不远了。
两个小时后,米莉在黄山山脚下下车。
她并不打算坐索道,也已经做好了在山上住几天的准备,都说爬黄山要慢下来,除了黄山一步一景之外,还有就是太累了。
如果从前没有爬山经验的人在一天之内游玩整座黄山,这腿估计就不能要了。
米莉记住自己之前在秦省的教训,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从山下的步道口云谷寺慢慢开始爬,途中遇到不少和她一样爬山的游客,只是米莉有点太高估自己了,马不停蹄爬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始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