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自己后来表明过她当时的想法:她的婚姻很难让所有人满意。同外国君主结婚,不可避免会搅入国际局势,同时也要小心英格兰会沦为附庸,玛丽的婚姻就是一个危险的例子。而同国内贵族结婚,选谁都不合适,这会搅乱贵族势力,让国内贵族为了权势争斗。另一方面就是她的丈夫势必会是天主教或者新教一员,选谁都会让另一方派别不满,再次挑起宗教矛盾。】
【虽然不想答应求婚,伊丽莎白却没有明确表示拒绝,这个时候她不能在和法国敌对的情况下再将西班牙推走,她采用了拖字诀。拖延,也是伊丽莎白执政过程中的鲜明特色,对于她不认可的方案和政策她一般不明确反对,就是拖着,直到拖到时机过去或者政策被遗忘。】
亨利八世若有所思,拖延......
他以前怎么没有想到这样的办法?也许以后可以试一试。
如果廷臣们知道亨利八世的想法,大概会告诉他:陛下,你这辈子都学不会这种方法。
性格不同,执政方式自然也会不同。
小时候的成长环境让伊丽莎白善于忍耐,同样的境况要是换成亨利八世,大概会暴跳如雷后将廷臣骂得狗血淋头,并强制执行让自己满意的方案,完全不管后果。
【对腓力的结婚请求一拖就拖到了1559年4月,法国和西班牙都没有钱再维持战争,双方加上英格兰一起签订了一份合约,最终终结陆续维持了六十多年的意大利战争。】
【这份合约即《卡托-康布雷齐合约》。在英法方面,仅做了对加莱的规定:法国以50万埃居的价格分八年赎回加莱地区。】(注3)
【而在法国和西班牙部分的规定中,法国吃了大亏。法国放弃了意大利战争中的绝大部分成果,仅保留了洛林和都灵的部分教区和要塞。西班牙收回了意大利山麓和萨伏伊公国。合约中还附加两项婚姻安排,法王亨利二世之妹和女儿分别嫁给萨伏依公爵和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注4)
听到此处,法国特使大惊失色,怎么会这样?
查理五世的特使则喜形于色。
各国大使颇有些茫然,萨伏伊公国的使者连自家公国什么时候被法国占领的都不知道。
也不对啊,为什么公国是被西班牙国王收回,他们的公爵呢?公国并入西班牙了?
这一刻,大使们恨不得神迹说得再详细一些。
只有英格兰君臣面无表情,意大利战争又不关他们的事。他们的加莱没了,彻底没了!!!
【既然在合约中腓力已经有了新的王后人选,伊丽莎白便顺理成章地推掉了婚事。】
【这份合约中英格兰虽然没有占到半分便宜,但总算给了伊丽莎白喘息之机,让她不用时时刻刻面临战争风险,也能抽出手来整顿国内的宗教事务。】
【英格兰目前的宗教情况想必也不用再跟大家细说,总体而言就是天主教和新教斗得你死我活,而由于玛丽的倾向,目前天主教占据上风,新教势力被打入谷底。不过在伊丽莎白上台之后,新教势力开始抬头,没被玛丽烧死的异端从伦敦塔中走了出来,准备和天主教再次大战一回。】
【但伊丽莎白制定的宗教政策出乎意料。表面上她是个新教徒,可她实际上和亨利八世一样,她只想让所有人为君主所用,而不是作为一个君主被宗教裹挟,所以她的宗教政策是基于让天主教派和新教派和解的妥协产物,完全是一个四不像。新的宗教政策跟路德宗、加尔文主义、归正宗、天主教都能搭上边,哪里都想踩一脚,更没有统一的核心理论,仔细研究一下,还能看出完全是披着新教壳子的天主教内容。这套政策刚出来时受到天主教人士和激进新教人士的猛烈抨击。但事实证明,妥协没什么不好,这种妥协非常适合英格兰,伊丽莎白的宗教政策经历过考验之后,被一直沿用下去,成为了之后所有英格兰王朝的宗教政策。】
【作者有话说】
1、出自百科
2、出自《英格兰简史》
3、出自百科
4、出自百科、《伊丽莎白一世时代》
--
感谢在2023-11-13 22:25:22~2023-11-14 21:41: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泡泡 10瓶;开心 7瓶;木争 3瓶;萌宝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8章 三姐弟三国王(11)
原本兴奋的改革派人士越听脸上的笑容越浅, 听到最后,眼神里透出一股清澈的愚蠢。
他们不理解并且大为震惊。
伊丽莎白女王信奉的新教是这样的新教吗?跟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一个骑墙的,哪里都想扒拉一下的宗教还算是他们要为之奋斗的宗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