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浩再翻一页,瞳孔一缩,「是北砚巡抚上的,走得是不是官家途径。」
北砚巡抚?!
宁桉在北砚露面后,半点没有遮掩的意思。这北砚巡抚是谁,京城里的官员自然知道。
怎么是这位祖宗?!
大臣们慌乱起来,虽说之前几次交锋让他们意识到这位皇室宗亲的手腕不俗,可时疫赈灾和官场交锋那可是两回事。
看这折子,时疫刚开始就死伤上千人,要是要不住了,那可是要屠城的!
「陛下,」唐正浩最先站了出来,「不知北砚时疫如何?」
鸿福站在高台旁,面色肃穆,从案头取出另一份折子念起来。
「城内百姓陆续出现疫情,已统一建立隔离区隔离开。山南驻省太医等人已经赶到,知悉此次时疫与先前数起不同,暂无良方可治……」
斩杀郡官以安抚百姓,划分隔离区,从山南省各郡调来赈灾物资,日夜与灾民同吃同住……
宁桉几日内所做之事一项一项被念出来,满堂沉默,大臣们面面相觑,满眼不可思议。
时疫爆发不过几日,就已经做到这地步了?!
唐正浩心生感慨,突然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担忧完全没必要,他当官时间久,两朝疫病也经历过不少。
往日里哪怕朝廷紧急派官员过去,也得来上大半个月才能勉强搞清状况开始赈灾,一场时疫,整年能解决就差不多了。
虽说目前还没有研制出良方,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疫病无情,人力在此面前微薄如羽,前朝甚至还有管不下来,靠着锁城让百姓病死完了来压制的例子。
别的不说,光安抚百姓这一点,就没几个官员能做到。
「陛下,眼下时疫爆发,还望陛下尽快下令,命山南巡江几省全力配合赈灾。」
唐正浩深吸一口气,拱手回话。隆狩帝略一点头,在场诸官就飞快地商讨赈灾措施,起草文书,忙碌起来。
而隆狩帝坐在御座上,神色复杂。
宁桉上的折子除了官员们看见的那份外,还有一份用朗月郡主私章盖了悄悄送进来,说的就是圣光教的事。
宣武将军宁豫依旧不见人影,连带着他手下带的三百精兵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他竭力压制,可有关将军叛国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传得如火如荼。
眼下,洮山战事陷入僵局,隆狩帝正忧愁着呢,没想到越国又出此毒招。
染过疫病的衣服?!他们怎么敢啊!就不怕大景没压住,传到越国去?!
想到这,隆狩帝心下讥讽,也是,大景不可能放弃,轻易下令屠城。
可越国不一样,多年前他们时疫爆发,别说压了,一爆发立马屠城,人都死完了,哪里还传得开。
「陛下,」
殿内官员商量妥当之后,纷纷请辞回到各部去办事,唐正浩等尚书留了下来,单独议事。
「可要单独选官员来主管时疫一事?」
唐正浩满心纠结,出现时疫后选出疫官主管众事是景国惯例,在疫官到来之前,向来是当地官员来主管。
北砚众官脑袋估计都快长蛆了,山南那边也指望不上,黄有良这人他们可熟悉了,怕死怕得要命,能力比下有余比上不足,平时还好,这种大事指望他,不如早点等死算了。
「朗月郡主虽是巡抚,可到底是奔着查明平康坊一事去的,主管时疫,怕是名不正言不顺……」
唐正浩说不下去了,他和几位尚书对视一眼,纷纷心底叹气。
不得不说,眼下最好的选择,还当真就是这位郡主。
斩杀群官的魄力,安抚百姓的亲和,她提出的隔离政策也有理有据,行之有效,换另外的人来,绝对没她做得好。
可偏偏,这人身娇体弱这事阖朝皆知。这可是时疫啊,古往今来可没几个疫官能活着回来。
唐正浩心下发酸,别的不说,这皇室宗亲死在北砚,昌仪公主不得疯啊。
「朕再想想……」隆狩帝叹息,「诸爱卿先把其他事情安排下去吧。」
百官面面相觑,无奈叹息一声,行礼后走出大殿。
「陛下,这,」鸿福握了握手里的银锞子,心下犹豫地开口,「要不要把朗月郡主召回来?」
「北砚现下只有镇守山南的太医,负责看顾郡主玉体的太医可还在京城呢。」
「郡主与灾区百姓形影不离,若是染上时疫,那可如何是好?」
隆狩帝心底复杂,他子嗣不丰,长子如今只有十岁,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是看着宁桉一点点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