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朝廷并无机会捉住世族把柄,更令世族得意,目无朝廷,处处不予百姓留活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非世族一人之天下,望请父皇三思,不该只顾世族,而不问民心。”
是的,陈待更是觉得,现在是大好的机会,该是他们收拢人心,倚天下民心以治国的大好机会。
顺帝想让司徒晋代劳此事,最大的顾忌正是杀得世族太多,最后只会引起朝廷和世族相争,这一回再争,死了太多的人,是要你死我活的。
但世族们强占民田,如今被关于大牢之内的人,他们犯下的错,证据确凿,谁都无法否认。
这个时候,朝廷不敢对他们动手,反而让司徒晋出面揽下所有事,这岂不是在昭示于天下人,皇家也畏于世族?
威严但失,再想竖起,难!
顺帝打了个寒颤,他是一念之差,险些坏了大事。
“儿以为二哥所言甚是。”陈瑾何尝不是同样的想法。
司徒晋愿意担起所有事,难道以为他只是为了一个司徒旭?
一个老谋深算的人,永远看到的不仅仅是眼前,更是长远。
得民心者得天下,并不是一句空话。
无可否认因为各世族垄断书籍,也垄断了教育,天下人才多出于世族。
可是,世族枝繁叶茂,有多少已然不在世族之中,沦落得如同寻常百姓一般的有才有能之士?
这些人,他们虽原出于世族,却已然不是世族,至少世族不认他们。
偏这些人同样饱读诗书,有治国平天下之策,以他们为朝廷所用,难道不能?
最好的例子,陈瑾早就展示给顺帝看了,顺帝总不会以为那都是假的。
成果在先,就算当真因世族犯法而杀世族,他们倒是想跟朝廷闹得再也不当官了?
空有才而不出仕,不是每一个世族都有这种风骨,也愿意家族就此没落。
朝廷与世族,原本就是相辅相成,现在赌的是谁更舍得。
凡事有利有弊,权衡利弊做决定,顺帝之前动心正是因为如此。
“你们可知,谁若是做下此事,往后必为世族的眼中钉,肉中刺,后果,你们想清楚了?”顺帝明白陈待话中之意,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希望陈待想清楚,切莫后悔。
“儿无畏。”陈待掷地有声地回应,希望顺帝不必担忧,这件事他愿意出面处置,无论有什么样的后果,他都愿意担起。
顺帝确实对陈待刮目相看。原本看得怯怯懦懦的儿子,倒是看得通透,更愿意担事。
“这不是小事。”顺帝还是得提醒一句,让陈待切不可因一时意气,最后却闹得无法收场。
“儿很清楚后果。为大齐肝脑涂地,死而后矣,方不复儿为大齐皇子。儿,愿意承担一切后果。”陈待不是不清楚后果,但是,他愿意为了大齐付出任何代价。
皇位,不可否认他是想要。然现在他为的不仅仅是皇位,更是整个大齐。
局面一但打开,让天下人知道,大齐心系百姓,有百姓为后盾,往后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世族,这些人从来不会真正为他们皇族着想,比起天下安宁,世族更想要世袭罔替。
若是有能有才之辈,世袭便世袭了,倒也无妨,尸位素餐,贪赃枉法之辈,有何资格?
顺帝眼中流露出了赞赏,不曾想他的儿子竟然也会有不逊于陈瑾者。好,好!
欢喜的顺帝啊,这一刻望向陈瑾,陈瑾朝顺帝福福身,“儿以为,父皇既让兄长们办差,也该给他们匹配的身份。他们都要当祖父了,出门在外依然被人称为皇子,父皇未免也太小气了。”
身份决定地位,如果说在陈待和陈德刚出生的时候他们为皇子,自然无人敢轻视他们。
架不住现在他们都当祖父了,竟然还是皇子,不曾封王,难免被人轻视。
陈瑾是认可陈待行事的,更是觉得,陈待要是能把事情办得漂亮,这就是绝佳的机会。
想治世族,若是身份不够是镇不住世族的,陈瑾是让顺帝捉紧时间给两位兄长封王。
顺帝颔首道:“不错,你们最近的事情办得不错,是该好好地赏赏你们了。依你所见,你这两位兄长的封号该怎么取?”
当着儿子的面问女儿,他们的封号如何取,这确定不是在坑陈瑾?
顺帝未必没有其他的心思,然而陈瑾却无所畏惧,“定,翊。”
第152章 如何处置司徒家
两个字, 代表的是两个封号,顺帝细细一品,赞道:“好。来人, 拟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