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太清楚司徒贵妃对司徒晋的畏惧。
“贵妃居于深宫, 司徒郎君在宫外,对贵妃行事所知并不多。至于将来,事情若是成了, 司徒郎君感谢司徒贵妃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怪罪于贵妃?”内侍继续劝说。
“奴知道贵妃听闻朱嫔死讯后, 为何心情低落。既然如此, 贵妃更应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才是。”
只有身边最知心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知心的话。
若说司徒贵妃的确担心, 若是司徒晋知道她竟然要越过司徒家,先一步接触二皇子,必然不高兴。内侍提起白朱嫔, 方才有感兔死狐悲的人,这一刻终于是下定了决心。
“你说的对, 我毕竟已经是出嫁女。将希望寄托在家族或是陛下身上,极有可能最终我都会一无所有, 甚至或许将来有一天真出了意外, 没有一个人会帮我。我总得为自己打算打算。”
司徒贵妃想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无非不希望落得像朱嫔这样,最终连儿子和家族都救不了的境地。
本以为家族和儿子会是她们最大的倚仗,然而他们也该明白一个道理,凡盛极必衰。
朱家其实到了现在,已经几乎无人可比,可偏偏朱家的人不安分,想要的更多, 也就造就了现在这样的结果。
司徒家和朱家曾位列世族数一数二之地位,结果朱家却在一夜之间一家被杀。
朱家的所有顶梁柱都死于火海之中, 朱家从此再也没有资格和司徒家相提并论。
居安思危,想想朱家的结局, 再看看他们司徒家,如今正可谓风头正盛,但同时也面临各种问题。如果司徒家处理不好,未必不会落得和朱家同样的下场。
“找个机会,我们该去见见二皇子的生母。”司徒贵妃既然做下决定,自然不再迟疑,说干就得干!
***
相较于司徒贵妃急于为自己留一条后路,陈瑾看着换上了礼服的朱嫔,不,是朱贵妃。
顺帝在听说朱嫔的死讯之后,下令追封她为贵妃,以贵妃之礼葬之。
原本以为朱家闹出那么多的事,就算朱家的人全死光了,顺帝必然也会记恨于朱家。世族们都在想,顺帝会不会让朱家的人死无葬身之地。
结果宫中传出朱氏的死讯,同时还有顺帝追封她为贵妃的诏书。
一时间,原以为顺帝会和朱家人计较的世族们,都有些拿不准了顺帝这是生气呢?还是没有生气?
如果他们将这点疑惑问到陈瑾的面前,陈瑾一定会一五一十地为他们解答。
朱家几十年前私吞军响之事,虽然查不出来了,但的确让顺帝不喜之极。
可是朱家的人已经死了,而朱贵妃毕竟跟随在他身边多年,就算朱贵妃再怎么一心一意只念着朱家,终还是为顺帝生儿育女。
不看僧面看佛面。
顺帝拒绝朱贵妃临死前的请求十分果决。并不代表他不愿意在人死之后给人最大的脸面。
给朱贵妃脸面相当于也是给陈瑾脸面。
况且一个死人随着他咽下最后一口气,他也无法再兴风作浪。
顺帝之前之所以要将朱氏贬为嫔,都是因为她的糊涂。
不留她在贵妃之位上,顺帝完全是为了陈瑾好,现在再将她追封为贵妃,当然也是为了陈瑾。
陈瑾一点一点的,将朱贵妃生前所喜欢的东西都放入棺木之中。
上好的楠木打造的棺木,里面装饰得华丽而宽敞。
棺木中放着各种金银玉器,还有夜明珠闪闪发光。
朱贵妃一身礼服躺在其中,画着精致的妆容,看起来栩栩如生。若不是身边的人亲眼看着朱贵妃咽了气,都以为她只是睡着了。
陈瑾已经换上一身素衣,放完最后一件朱贵妃所喜欢的首饰后,陈瑾缓缓的退下,跪于灵堂前。
宫中听闻朱贵妃死讯的人,不管是真心或是假意,都会前来祭奠。
陈瑾并没有想过借此机会为难谁,每个前来祭拜朱贵妃的人陈瑾都由衷感谢他的到来。
纵然是司徒贵妃来了,陈瑾面对司徒贵妃换上了一套素净的衣裳,抹着眼泪显得意外的道:“没想到你母亲走的如此突然,实在出人意料。”
“贵妃能来送我母亲最后一程,多谢。”来者是客,尤其人家还是前来祭奠的。
灵堂之上大吵大闹,实在不必。尤其陈瑾其实跟司徒贵妃从未有过红眼的时候。
毕竟都是聪明人,纵然再不喜欢对方,也不会轻易撕破了脸。尤其陈瑾和司徒贵妃相互之间也算不上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