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如此,本就因强占民田之事引得朝中动荡,无数世族被牵扯其中,恨不得捉住顺帝把柄,让顺帝把捉到的人全都放出来。
结果倒好,查案的一时没有闹出事来,倒是顺帝的自家人犯下这等大错,一个不慎就要将之前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崔业等着,纵然他心中着急,也不得不等着。
不料苏浅在这个时候突然拿出了一封信,“这是他让人送给我的信。他说过,若是将来他死了,让我把这封信交给查案的人。”
无论信中是何内容,至少从苏浅的话中看得出来,朱央是早就料到自己必死,且早已做好准备!
这一刻的陈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寒意,她有预感,朱央信中的内容,定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世间上的人,为何他要选择死亡。
崔业不曾怠慢,连忙从苏浅手中拿过信,仔细查看。
不看还好,看完,饶是为相多年,见过无数大风大浪,自问没有什么事能让他震惊的崔业,眼中亦流露出了不可置信。
“信,长公主不曾问过?”崔业须得再问问,朱央部署一切,他就没有和任何人透露过分毫?
“方才同他见面,我问起他为何要我来此一趟,这封信究竟写了什么。他并未回答,只是告诉我,很快我就会知道的。”苏浅如实而答。
陈瑾的注意力更多是放在信上,她想知道这封信究竟写了什么?
“丞相,此信可否一览?”事情与陈瑾息息相关,甚至陈瑾已然被牵连于其中,她想弄清楚事情的始末,而显然朱央留下的这封信可以做到这一点。
虽然陈瑾不确定,朱央是不是早就料到,若是命案发生,他用命争来的查案的人是崔业,陈瑾还是想亲眼看看朱央所写的信。
崔业已然不敢再小看陈瑾,亦明白许多事陈瑾在其中一直都是推手。
既如此,该让陈瑾知道的,自该让她看看。
信递到陈瑾手里,陈瑾迅速一览,等她看完之后,她的内心倍受震撼。
抬眼同崔业双目相对,崔业道:“没有证据的事不能说,更不能让旁人知道。”
这是崔业对陈瑾的告诫,让陈瑾不宜贸然行事。
“丞相,若不查查,岂知真假。”案子到了现在,显然朱央是用命来赌,让天下人不得不查查案子。
“殿下。”崔业唤一声。
既然朱央用命也要翻起旧案,那便证明有些事就连朱央都很清楚,并不容易查出来。
或许,也可以理解为,正是因为朱央太清楚查不出他要的结果,可是他希望有人受到惩罚,故而才将他的死,归于某人身上。
陈瑾一开始是想不明白的,她不懂为何朱央选择用这样的方式,现在,听完崔业的话,她似乎明白了。
第131章 追根究底
“让我看看信。”苏浅急于从陈瑾手里抢回信, 她也要看。
陈瑾却避开了,并且将信折好,揣入怀里。
“姑姑, 这封信你不能看。”陈瑾拒绝,斩钉截铁。
崔业可以将信给陈瑾看, 因陈瑾是自己人, 苏浅, 崔业不得不心存疑惑,他其实不太确定苏浅究竟在这一桩桩事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好在不用崔业开口,陈瑾也明白这一点。家事无不可对人言, 可这天下之事,尤其关系江山稳固之事, 不得不三思而行。
苏浅瞪大了眼睛,往前迈了一步, “为何?”
急切的语气, 透着难以置信。她不明白, 为何她不能看?
“如果舅舅愿意让你知道,就不会让你将信交给旁人。旁人可以看,独独姑姑不能。”理由,陈瑾自然是有理由的,而且还是苏浅无法抗拒的理由。
“可是......”苏浅还是想说服陈瑾,想让陈瑾同意她看看这封信。
陈瑾理所当然地道:“没有什么可是。丞相,我们是不是该分别录口供?”
有些事再忙也不能忘了, 口供,现在人都齐全, 且事情才刚发生,有问题, 该如何解决,都应该说出来。
崔业十分认同,他此来的目的是为何,他自然记得的。
“理当如此。请诸位配合。”崔业催促人赶紧去录口供,苏浅问陈瑾,“何时才能接你舅舅回去?让你舅舅入土为安?”
如果可以,陈瑾也不想这样对待朱央。人死如灯灭,理当尽早让人入土为上。
可是朱贲的态度显露在众人面前,他是不可能善罢甘休。
朱央的死,不管是朱贲或是陈瑾,全都是当事人。朱贲不仅否认自己和朱央的死有关,更认定朱央的死同苏浅、陈瑾有关系,未偿没有想借此机会让大齐上上下下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