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牛委屈地道:“分到了一口米汤,还没尝着味就没了,这样下去我们只能等着饿死。如果不是觉得没了活路,草民们也不会受了别人的挑拨。能活着,谁敢跟朝廷对着干?”
灾民心有戚戚然的点头。
萧沫脸色变得冷然,她想到了刚才自己拿在手里的木桶,里面的确汤多米少,这样的粥水喝个几碗都不顶饱,更何况连一碗都没有。
民以食为天,百姓最怕的就是饿肚子,这是他们最卑微的底线了。
她目光凌厉地扫向衙役:“怎么回事,既然是赈灾为什么不让他们吃饱?”
一个衙役被推着上前,他小心翼翼地躬身道:“公主,这都是上面吩咐的,下锅煮多少粮食就是多少,不关小人们的事啊!”
他们这次真的冤枉,也没有昧下粮食不给人吃,就这么点可怜的救济粮,他们想贪都无从下手。
萧沫转头看向灾民:“皇帝派安王赈灾,拔下白银五十万两,还有诸多物资,足够你们吃饱了。”
场上躁动起来,听起来好多钱,可是为什么却让他们喝清汤寡水,其他的更是影子也没见到?
“别担心,我会帮你们问清楚的,就当着所有人的面,”萧沫温和地对着他们道,“不过你们饿了,先重新煮粥,大家边吃边等。”
她已经看到好几个灾民痛苦地用手按着肚子,里面还有饿着的小孩子呢。
还好棚里的大锅没有被破坏,里面还堆着没有开袋的粮食,萧沫指挥衙役们放水煮粥。
衙役们不敢反抗,老老实实地上前熬粥。
这次他们不敢数着米粒下锅了,结结实实的倒空了袋子。
在等着粥熟的过程中,萧沫开始一级一级的问责了,到底负责施粥的管事手里有多少粮食,又是按照什么标准发放的?
然而在场的只有一个小管事,人家还是当地一个官员的管家,推脱都是按照上面吩咐办事的,自己什么也不知道。
萧沫都快气笑了,赈灾这么大的事,连个官员都没露面,一问一推三不知。
她幽幽地道:“韩某,把本地知府找来,还有那些当官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带到这里来。当着所有灾民的面,把物资给我交待清楚,看看那些粮食到底都去哪里了?若是不说清楚,......”萧沫笑得很好看,“他们就别走了,给我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同甘共苦,灾民们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灾民们睡哪里他们就睡哪里,都说当官的爱民如子,没得自己孩子忍饥挨饿,他们当父母官的高床软卧,吃香喝辣的。”
柳青噗嗤一声笑出来,公主这样安排好损啊,那些当官的吃惯了大鱼大肉,让他们和灾民一起吃苦,还不得要了半条命。
韩重元对彬州锦衣卫据点被挑,失去了地方情报掌控很是恼火。如果不是没有得到消息,刚才也就不会差点陷萧沫于危险中。
他眯了眯眼,沉声道:“公主放心,锦衣卫会将人都带到。”
保证一个不落。
第128章
王琪躲在小楼里,缩着脖子看城门口偃旗息鼓平息下来,不由得吹胡子瞪眼焦躁不已。
他气得狠狠咒骂:“这帮眼皮子浅的东西,一碗粥就把你们收买了。”还记得是因为皇帝老爷受到天谴才招来的灾难吗?骨气呢?仇恨呢?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玩意儿。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百姓虽然愚昧无知,但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天谴’之谈毕竟空乏没有真实感,激愤过去后亲眼见识了萧沫使出的白日结冰的神秘手段,现下被敬畏忌惮压倒,再想挑动他们不是易事。
其实别说灾民了,王琪看了那一幕心里也毛毛的,甚至生出不想和对方作对的念头。
他叹了口气,看来王爷想通过败坏皇帝名声,借机将仇恨引到真公主身上的计划是行不通了。
眼下自己也不方便离开,王琪一边将这里发生的事情派人告知安王,一边留下来准备看情况随机应变。
他也知道萧沫放话将彬州大小官员请来的事,不由觉得好笑,公主是打算一竿子得罪本地所有官员吗?
真,真是好幼稚啊!
幼不幼稚的另说,但是萧沫已经说出口了,韩重元就要实现它。
他留下柳青和苗千户陪着萧沫,万一再有什么变故,人多了反而是累赘。自己亲自带着锦衣卫分批奔赴城内官员宅邸,将彬州在职文官按照官职从高到低,一个不落地挖出来,带到了城门口。
于是从知府到同知、通判,再到□□品的经历、知事,他们一脸懵逼地面对着一干衣衫褴褛正满足舔食热粥的灾民,满脑袋写着‘我是谁’,‘我在哪’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