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重元拉住她,揉了揉她的额头:“急什么,我来安排。”
萧沫笑嘻嘻地看他,看附近没人,偷偷蹭了蹭他:“韩某,你真好。”
韩重元弯了弯唇。
“对了,彬州城怎么样了,受灾情况很严重吗?”萧沫问。
因为逃难灾民蜂拥而来,通源城关闭了通往彬州的城门,只许出不许进,暂时接触不到彬州消息,让人更担忧彬州的情况了。
韩重元道:“刚得到的消息,朝廷安排安王主持赈灾事宜,已经在三日之前到了彬州。”
朝廷也怕流民会一路北上京城,因此此次拨款五十万两白银,并钱粮药材无数,由安王护送着往彬州而来。
萧沫:“彬州挺大的吧,五十万两白银够吗?”
她对金钱真的没什么概念,想着要是不够的话,要不要用公主的身份搞个募捐什么的,大家一起出力。
韩重元眸里有暗光闪过:“公主要知道,能使赈灾不利的从来不是银子不够,而是人心不足。”
哪一次朝廷拔下的银子能实打实用在百姓身上,经过一层又一层官员经手,能有五分之一用到灾民身上都算是手下留情了。
萧沫鼓了鼓嘴,她问:“那安王是个怎样的人?”他已经是王爷了,皇帝派了他主持此事,不会还贪那些可怜的赈灾款吧?
韩重元笑了一下,给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回答:“安王是个很有野心的人。”
萧沫惊讶:“:不是说他体弱多病吗?”
对啊,所以安王一路跋涉,到了彬州就病倒了,卧床不起,连赈灾事宜都无法主持。
第123章
暂且按下安王的事不表,因为林致瑜病了,一行人暂时在驿馆住了下来,打算等他病愈了再动身。
第二天早上探望过了林致瑜后,萧沫决定去城里逛逛,看看灾情造成的影响。
韩重元自然是要陪同一起去的,为了不引人注目,萧沫只带上苗千户和柳青,其他人都留在客栈。
四人骑马一路走来,能明显地感觉到通源城比之他们路过的城池萧条了很多,路上的行人也很少,人们面上也多少带了点愁苦之色。
等进了城这感受更明显,街上行人稀疏,许多商店门可罗雀,伙计都懒洋洋的。
萧沫想,或许是因为通源城靠近彬州,所以受洪水波及带来的后果也最严重。
城里唯一生意不仅不受影响,还被客人挤得水泄不通的店铺,大概就是粮铺了,大家围在外面争先恐后地拿着袋子想买到粮食。
然而粮铺却只是开了一扇小门,健壮的伙计堵住门口,大声喊着:“卖完了,卖完了,明天再来吧!”
说着不顾客人的抗议争吵,用力地把门关上了。
众人发出失望的叹息声,有人散去了,有人犹不甘的拍着门,有人更是因为买不到粮痛哭出声。
萧沫皱眉:通源城已经缺粮到这个地步了?
韩重元示意了一下,苗千户立即会意地上前拉着一个前来买粮的打听了起来。
萧沫等则找了一个茶水摊子坐下,不一会苗千户回来了。
端起碗喝了几口水,苗千户立即说起打听来的事——城里的确是缺粮了。
离着彬州远的城镇不说,天灾造成的影响有限,所以萧沫一行走过来都还算正常,甚至能轻易买到大批粮食和物资。
但是越靠近彬州,暴雨侵蚀之下,除了造成房屋倒塌,漏雨,自然灾害等困难,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田地都被淹了。
本来等到七月就可以收割的水稻,因为突如其来的暴雨,如今都烂在了地里,眼看着上半年的收成就这么没有了。
而乡下百姓家就算本来有储藏粮食,有部分也因为抢救不及被淹了,没淹的也不会拿出粮食来卖,相反,恐慌心理之下他们只会想买更多的粮食以防万一。
如果说农民在乡下还能胡乱糊弄的对付一口,那城里人就更惨了,他们粮食吃光了只能花钱买,甚至已经有人因为粮价太高买不起,还有买不到而饿死了。
如今大家一股脑地想买粮食,供不应求之下,粮食已经从原来的十八文一斤,涨到了八十八文一斤,就这样城里的几家粮铺还不愿意卖,每天都限量售出,等明天粮价可能还会继续往上涨。
可是人总要吃饭,不然就饿死了,在下一季粮食没有种下收获之前,通源城的老百姓只能拼命的出高价想买到粮食救命。
是真的粮食不够,还是粮商想囤积居奇,牟取暴利,趁机发灾难财呢?
萧沫不开心的沉下脸。
商人逐利,这是天性,想赚钱不可厚非,但若是太贪得无厌,就让人讨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