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帝也在苦恼,他倒是真的有心给林将军翻案,也不怕丢了自己的面子,可是一旦在朝堂上提出来,势必要提到承恩公在这桩案子中的角色,接下来肯定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到时皇后肯定也会知道发生了什么,承恩公的境况也就瞒不住了。
见太子来问,禀着找人分担苦恼的天顺帝,也就将事情告知。
太子惊诧得都懵了:“您说当年真的舅舅通敌叛国了?他现在还落到那,那女人手中,要杀了他谢罪?”
天顺帝愁眉苦脸地叹息了一声,随即轻声责备了一声:“什么那个女人,她是你姐姐?”
太子不依地嘟嘴:“她算孤哪门子姐姐,反正孤只认婉儿姐姐一人。”
他不可思议地道:“可是她怎么这么大胆啊,那可是我们的舅舅啊,竟然说打就打,说杀就杀?她不会真的胆大包天敢动手吧?”
太子从来没有碰到过如此不按礼仪规矩行事的人,她喊打喊杀的可是母后最在乎的舅舅啊,连他都知道母后有多在乎这个舅舅。
天顺帝吩咐道:“先不要告诉你母后,太子记得不要说漏嘴。”
太子沉浸在萧沫的胆大妄为中,恍恍惚惚地出了宫殿。
路上,萧婉撞见他,忙喊住他:“承安,你在这里干什么?是刚见了父皇吗,父皇还好吗?”
太子眼前一亮,立即朝她奔过去:“皇姐你知道吗,那个野丫头她竟敢说要杀了舅舅?”
萧婉一惊,反射性地抓住了他:“你说什么?”
对着萧婉太子毫无保留,立即竹筒倒豆子,把什么都说了。
萧婉的脸色变得惨白:“你说的是真的?”
太子还在苦恼:“皇姐,你说到底要不要跟母后说啊?母后要是问起了怎么办啊?”
萧婉一拉他,目露坚决地道:“说,母后要是知道我们瞒着她舅舅的事,会伤心的。”
承恩公虽然不是个东西,但是死了和活着哪个价值更大她还是清楚的,决不能让他就这么死了,只有皇后才会拼尽全力想办法救回承恩公这个弟弟。
十五天后,萧沫在宁德县城门口建起了高台,台上立着一个架子,将承恩公绑在了上面。
只待午时三刻,就砍了他的脑袋。
在一番折磨后,承恩公早已变得面目全非,蓬头垢面,浑身血迹斑斑无一处好肉,连牙齿都被人拔了,凄惨得不能再凄惨。
只是双眼还残留着一丝亮光,不死心的看着来路,救命,皇后姐姐,快救我啊!
第114章
承恩公不知道,皇后的确为了救他耗尽心神,忧急交加之下甚至病倒了。
时间回到江泰抵京那日,明珠公主萧婉知道承恩公落入真公主手中,并有性命危险时,立即就拖着太子去找皇后。
皇后大惊之下,顾不得愤怒亲生女儿的悖逆妄为,马上跑到御书房逼着皇帝不顾一切也要想办法救出自己弟弟。
她不管承恩公有没有勾结北狄,有没有叛国,只知道那是自己唯一的弟弟,是父母托付她照看的最亲的亲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看着他去死。
看皇后脸色雪白,哭得梨花带雨,天顺帝心都碎了,哪里舍得她难过,立即连下几道旨意,除了已经出发的禁卫统领秦贤这第一拨人,后续接连派出十二批人马,携带旨意前往宁德县,只求务必保住承恩公的命,将人完好无缺地带回京城。
这些圣旨有措辞强硬,命令萧沫放人的;也有温婉劝说,让她不要冲动犯错的;也有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主打的一个主题就是不准动承恩公。
亲眼看着这十二道圣旨送出宫,沈皇后眼珠赤红,对萧沫恨之入骨,只恨不得自己从来没有生出过她。
这个孽种,没有人伦的东西,要是早知道今日长成这般无情无义的样子,竟然敢对自己的亲舅舅下手,当初就该在生下来后就亲手掐死她。
似乎上天感应到皇后的念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京城下起了瓢泼大雨。
雨天路滑,皇后担心传旨的人是否能在期限之内赶到宁德县救下承恩公,又忧心萧沫到时不肯放人怎么办,急怒忧心之下顿时病了。
天顺帝心急皇后的病情,无心朝政,甚至将为林将军洗刷冤屈的事都放在了脑后。
但他却不知道京城风起云涌,伴随着这场大雨,无数写着十三年前承恩公通敌卖国,勾结北狄出卖林将军的传单出现在京城的街头巷尾,上至朝廷重臣,下至平民百姓都知道了。
当天宰相钱如晦就直入宫中求见皇帝,就此事询问皇帝是否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