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袋再清醒一些时,她意识到刚才枕着的地方似乎是旁边人的肩膀。枕着的人都睡到脖颈发酸,更遑论被枕着的人该是怎样肩膀发麻。
闻妤能感觉到脸颊热度在攀升,但好在周遭过暗,他窥不见她的赧然。
深吸了一口气,她问:“你怎么不叫醒我?”
此刻,闻妤也知道是身在何处了,地下停车场。只是不知道,在这样一个过于安静又过于幽暗的地方,他就这样等待了多久。
昏暗之中,谈让活动了下发麻的肩膀,平静地叙述着一个事实:“你有起床气。”
“……”
言下之意,我不敢叫醒你,怕你发脾气。
偏偏,他说得是事实。
闻妤张了下口,又闭上,默不作声地拉门下车。
她步履不停,也不回头,而谈让始终跟随在她身后。
走出停车场时,便像是踏入一个光影纷繁的新世界。身后是晦暗,而眼前是被投影点亮的勃兰登堡门,呈现着绚丽的视觉艺术。
瞳孔被不断转变的斑斓影像冲击着,闻妤眨了眨眼,听到身后有人叫她名字。那样字正腔圆的中文,只可能是他。
她回头看他,眼神想在询问“什么事”。
即使在如此缤纷夺目的光影中,他的眼眸中依旧能清晰看到她的倒影,他的声音也没被人群嘈杂掩盖。
很认真:“还记得你十三岁时的那副画作吗?”
闻妤怔了下,思绪闪了一下。十三岁那年他们吵过一次架,是他的画作得奖,而她的画作落榜。
她为此冷落了他好久。
但现在,她没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只是瞪大眼睛看他。
“妤妤,回头看。”
闻妤转回视线。
德国时间晚上九点整,勃兰登堡门投影着她十三岁的那副画作,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以动态的影像被呈现在这座砂岩建筑之上。
众人在仰望,众人在议论,她在众人之中眸光停驻。
为这片刻纷呈的光影,需要提前多久联系参赛的团队,这些闻妤不太清楚。
她只听到,他在说:“那里曾是柏林墙的一部分,但是妤妤,柏林墙早已被推倒了。”
柏林墙被推倒,是冷战结束的标志,东德与西德统一。
少年时,她因为一幅画作冷落他好久,后来是怎么和好的,她记不太清了。现在,这幅画像迁跃时空般出现在她眼前,他们之间或许不是在冷战,但她知道,他一定是在求和。
第21章 正视
回到庄园时已临近晚上十一点钟。
两位长辈的作息一向规律, 此刻早已休息。再加上远离市区,这里竟安静的像童话里沉睡得城堡般。
车停在古堡门前,闻妤拉门下车。谈让提着那些她的购物战利品, 和司机说了句简短的德语, 而后司机会意地将车驶向车库。
夜黑月凉。
月色与灯光照亮了他的轮廓, 印着奢侈品logo的精美礼袋被他提在手中,竟无端让他有种居家贤良的人夫感。
闻妤被自己这个想法惊到,心虚地眨了几下眼睛,伸手道:“给我吧。”
谈让却没动作,只说:“举手之劳,我帮你送回房间。”
他语气和姿态都再绅士不过, 让闻妤觉得拒绝反倒是自己心虚。她没再推脱,转身往里走, 经过木质的旋转楼梯, 再走过一段灯影惶惶的长廊。
他的脚步始终不轻不重跟在她身后,偶尔两人同频。到房间门口时,彼此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脚步。
这次没等到闻妤伸手, 谈让主动把礼袋递上来,像是印证他确实心无杂念,只当是件举手之劳。
闻妤接过, 那些昂贵的商品被她随意搁在置物柜上,仿佛只是一时兴起买得小玩意儿, 事实上对她而言也确实如此。
她站在门口, 他站在门外。
以前也一定有这样的时刻的,那时她心思坦荡, 现在她心有杂念。
她不止一次地想过,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是怎样的走向。以前她觉得会是趋于平稳的朋友关系, 可此刻,她看不懂了。
就像是一段大雾弥漫的夜路,穿过这场雾,也许会是黎明,也许会是更漫长的黑夜。
但有句话,云依依说得很对。
从他喜欢上她的那一刻起,无论她承不承认,她都已经失去了这段友情。
短暂的神游后,如蝶翼的长睫扇动了下,闻妤的眼神有了聚焦,在灯影昏昧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明亮灵动。
“你还记得我们十三岁那年是怎么和好的吗?”
“记得。”
目光相触,闻妤想问“是怎么样”,可又觉得似乎也不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