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丞相紧紧地盯着谢洵凝重的脸色,似乎很高兴能看到他脸上面具的松动,感慨地说道:“唉,人性本就如此凉薄啊!”
谢洵神色如常地听他说着,抬眸望见一辆已经走远的马车,心底却掀起阵阵浪潮。
那是公主府的马车,哪怕只有一眼,谢洵也能认出来,看着来时的方向,他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猜测——
元妤仪应当刚从礼部回来。
她识破了他的谎言,应该也看到了这一幕。
后面江丞相再说什么,谢洵耳畔都选择性地忽略了他的话,只听见一句“你求清名,我要交代,本该如此,是不是?”
良久,青年漆黑如点墨的眼眸噙着一抹深色,应了一句,薄唇微启应道:“好啊。”
没有物证,冤案难反,背着个罪臣陆氏遗孤的名头,他本就难逃一死;
与其将元妤仪扯进这个烂摊子里,不如激她离开,天高海阔,起码能丹史留青。
可偏偏,这些事情他不能提前透露一个字,谢洵了解元妤仪,就像熟悉他自己。
倘若告诉她,她决然不会抛下自己,定会千方百计寻线索,为二十年前的旧案奔走,可问题便在于时过境迁,证据恐怕早已湮灭。
费尽心思,平白落得个一场空。
最后还要亲眼见他赴死,这对公主而言太过残忍,也会变成她脑海中无法磨灭的阴影。
他不可能为元妤仪再造第二个噩梦。
所以拼死隐瞒,哪怕要让她恨自己。
谢洵负伤的掌心缠了层薄薄的纱布,有鲜红的血丝渗过纱布,刺得眼眶又苦又酸。
他抚过凤凰木的花瓣,忽然想到少女擎着这株花枝跑来的那一幕,明明和她在一起已经那么久,可想起来却像昨日才发生的事,记忆犹新。
那夜,他认出了公主府的马车,也听见了元妤仪后来蜷缩在锦被里极力压抑的啜泣声。
少女克制的每一滴泪都像钝刀子割心。
谢洵知道她伤心,却不能表露分毫关切,只能装作没有察觉,清醒地感知着她的痛苦。
他想转过身,想替元妤仪擦泪,想把人揽到怀里,不管身前身后名,也不管世人冷嘲热讽……
可谢洵终究什么都没做,明明从前是个那般权衡利弊不计后果的人,如今却再也无法任性自私。
他想,情爱这东西果真是洪水猛兽,稍有沾染,爱至浓处,原来真的会似火烧身,变成傻子。
天光破晓时,身侧的少女紊乱的呼吸声渐渐变得匀长清浅,眼角还带着两道泪痕。
青年动作极轻地侧过身,终究是拿帕子给她擦了擦未干的泪珠,原想伸手拂开她的头发,却摸到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谢洵眼底勉强维持的平静与从容彻底崩塌,只余一片深沉的为难与悲怆。
他离开时只抱走了香案上的凤凰花。
第67章 夏至
五月初四, 夏至日。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宜出行。
一辆翠盖朱缨八宝马车行驶在清幽谧静的山路上, 目的地自然是青城山的承恩寺。
山下暑气燥热,越往山上走,草木茂盛,反倒多了几分寒凉之意。
鹅蛋脸银杏眼的侍女停下打扇的手, 给身旁的少女斟了一杯桑菊凉茶,眼里尽是疼惜。
“大热天的, 殿下何必亲自来一趟?左右都同驸马和离了, 您又不欠他的。”
抱怨的正是锦莺。
绀云前日在府中不慎跌伤了脚,走动不得, 只好在床修养, 是以此次跟来的是心直口快又护短的锦莺。
锦莺虽也是元妤仪的贴身侍女, 却不如绀云平日里伺候的时候多, 兖州一行又被留在府中照顾叶嬷嬷,故对公主和驸马之间的恩怨纠葛不大清楚。
人总是更偏向自己熟悉的那个人, 锦莺其实也知道驸马人不错, 而且这次和离被指责的一直是驸马, 可她还是忍不住心疼公主。
被她好言相劝的元妤仪却无甚反应。
少女身着一袭玉白湖杭素面襦裙, 乌黑青丝结成一缕发辫垂在身前, 头上未戴发饰,只在发辫上随意装点几朵天青色的绢花珍珠。
她纤细的手指搭在茶杯上,宛如一块白玉, 腰间束一条淡青丝绦, 愈发衬得纤腰盈盈不可一握。
明艳的脸庞未施粉黛,风姿却未曾有半点消减, 反而因为脸上淡然平静的神情让人莫名屏息,恐惊仙子。
锦莺还是气鼓鼓的,手上却诚实,生怕公主饿着,已经剥好了一串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