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们早就看的不忍,如今得了命令,立即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解下马上的米粮包袱。
季浓遥遥望见元妤仪下车的身影,又瞥到谢洵眸中的提醒,心中了然,微一颔首。
灾民们见这支队伍停下来,还有解开的粮食,几乎一拥而上,争抢着往前跑来。
卫疏见状忙上前劝道:“诸位别急,人人都有!别急啊!”
然而他的声音再大,也终究抵挡不过这群在死亡线上徘徊许久的灾民喧闹声。
眼见几个灾民要将卫疏推搡摔倒。
“铮”的一声,季浓腰间长刀已经出鞘,眸光锐利,挑眉警示,“如有作乱者,立斩!”
灾民们见这为首的女郎神色凝重不似作假,几个侍卫也都按上腰间的兵器,再不敢拥挤喧哗。
卫疏松了口气,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看着季浓英气的侧脸,只觉得心跳不受控制。
这边解决,谢洵翻身下马,接过元妤仪手上的食盒,陪着她走到那对母女身旁。
小女孩看陌生人靠近,喉咙里发出呵哧呵哧的声响,一双眼里毫无生机,只机械地重复着,“阿娘,阿娘你醒醒……”
元妤仪解开水囊,湿润的清水立即涌出,地上昏厥的女人下意识舔舐着清水。
跪在一边的女童看着面前人的动作,反应过来这群衣着华丽的贵人是在救人,不像城中的高官那样对他们动辄驱赶,嘤嘤低泣。
“谢谢姐姐!谢谢大哥哥!”
小姑娘一遍遍重复,一遍遍磕着头,元妤仪瞥见她干裂苍白的嘴唇,将水囊递过去道:“你也喝点水吧。”
女童一个劲的摇头,目光黏在母亲身上,推辞道:“姐姐,我不渴,给我阿娘喝就行……”
她虽拒绝,看着那水囊,舌尖却不自觉地舔舔上唇,懂事的让人心疼。
谢洵见状上前,右手手指搭在女人脖颈动脉上,感知到跳动,对元妤仪点点头。
元妤仪了然,摸了摸女童的发顶,温声道:“放心,你娘没事了,若是等你娘醒了,见你病倒,她会更难过的。”
小女孩看了看自己的娘亲,又对上面前大姐姐温柔可亲的目光,这才下定决心似的接过水囊,贪婪地喝起来。
两人耐心地等她喝完,又给女童递了几块糕点,小女孩的眼里带着不加掩饰的孺慕。
而原本失血晕倒的女人也缓缓醒转,见到守着女童身边的两个人一惊,忙后挪两步。
小女孩忙抱住女人的胳膊,哑声道:“阿娘,是这个姐姐和哥哥救了我们,姐姐还给我们水喝,他们是好人。”
女人后知后觉地抿到湿润的唇角,反应过来,“多谢二位贵人相助。”说着头便要往地上磕。
“大嫂不必拘礼。”元妤仪将她扶起。
谢洵看着面容憔悴却恢复稍许血色的女人,半蹲在她们身边,仿佛随口询问。
“大嫂可是本地人吗,怎的落魄到如此地步?”
女人闻言,眸中流露几分悲怆,将女儿抱在怀中,含泪点头。
“我们是兖州城郊的百姓,因逢旱灾,粮食颗粒无收,城中米价堪比金银,我们实在无法,这才出城寻活路……”
谢洵看着她的目光更幽深,直觉这女子只说天灾,却未说起那城中的官吏。
果然下一刻,缩在母亲怀中的小女孩动了动身子,疑惑道:“阿娘,我们不是被人赶出来的吗?”
女子闻言,连忙捂住小女孩的嘴,又冲谢洵和元妤仪歉疚道:“恩人勿怪,小孩子不懂事,口无遮拦。”
元妤仪察觉出她的隐瞒,直视着女子躲闪的目光,“大嫂,天灾之下府衙未曾开仓放粮,却逼迫你们背井离乡,是官吏之错,你不必害怕。”
谢洵颔首认同,将手中的食盒放在她们母女身旁,语调平静,“还望您能将城中情况悉数告知。”
女人思忖片刻,瞥了一眼身后根本看不清楚的兖州城,又揉了揉怀中女儿乱糟糟的头发,终是下定决心般开口。
“实不相瞒,我们这群人都是兖州城西的平民百姓,平日靠种地抑或办些小买卖谋生,可是今年的情况……”
女子满含悲戚地望着眼前的一男一女,叹道:“逼我们去死的,除了天灾,更是人祸啊!”
女童抹去女子的泪水,小小的身影微颤,哑声道:“阿娘别哭……”
小女孩转过头,一双漆黑的眼珠望着元妤仪,声音中还带着后怕,“姐姐,我好饿,阿娘和伯伯婶娘去讨饭,可是他们打阿娘。”
女人低垂着头,不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