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妤仪打断道:“朱大人免礼。”
朱禛抬眼觑着她的神情,又看向站在少女身后的年轻郎君,一身白衣长身玉立,隐约猜到此人身份,正要解释。
谢洵将绕在手上沾血的布纱一一解开,凝视着他,轻声道:“信昨夜便送至大人手上,援兵却拖至今夜戌时,是何因故?”
朱禛眸光闪烁,良久还是坦白道:“驸马有所不知,宣城这几年虽富庶,可军备力量却不甚乐观,微臣,微臣也是担心……”
以卵击石,毫无胜算。
从前青州长史卫老尚书还在位时,青州虽处于贫苦之地,却也蒸蒸日上。
可卫尚书回京之后,群龙无首,天高皇帝远,各城太守难免怠惰。
谢洵与元妤仪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了然,故而也没有再追究下去,元妤仪只示意身后的侍卫长拖着那两个逆贼上前。
“还望朱大人能好好审讯此人,将功补过。”
朱禛如释重负,拱手道:“殿下放心,臣必审出背后主使。”
朱禛示意身后随侍将那两人绑上马车,目光略过众人,正要离开却看见站在人群边的男子。
一双含情脉脉桃花眼,锦衣华服上沾了灰尘,乌发用一条金色云纹发带绑起,下半张脸却很是熟悉。
那青年却仿佛没察觉他的视线,只侧首望着身边的少女。
朱禛惊喜上前,宛如见到了老朋友,“阁下可是疏公子?真是巧啊!还未来得及询问恩师他身体是否康健啊,每日三餐食欲如何?!”
卫疏神思回笼,反应过来他是在和自己说话,挪开目光点头,简略答道:“劳您挂念,祖父一切都好。”
朱禛已经问完,瞥到那少女疑惑的目光,后知后觉自己可能打断了他们的相处,强忍着笑告辞。
岂料他刚走,身后那对“佳侣”已然翻脸,准确来说,翻脸的只有季浓一个。
季浓眉尖紧皱,“你是卫疏?”
卫疏听她问起,罕见地有些紧张,点头承认,唤她:“是啊,我也是方才认出你的,季浓。”
“你我不熟,不必叫的这样亲昵。”季浓也没想到随手救下的居然就是那个素未谋面的未婚夫,心中百感交集。
见她保持距离,卫疏眼里闪过一丝郁色,故意提醒她,“可我们定过亲啊。”
季浓愕然,笃定解释,“定亲而已,又不一定是夫妻,再说你不也早就想退婚吗?”
卫疏被她一噎,脸颊滚烫。
季浓看他呆呆愣愣,也没有再继续寒暄,嘟囔一句,“真是个傻子。”
说罢转身离去,清点人数。
卫疏不知去哪,又见谢洵寸步不离跟在公主身边,只好厚着脸皮跟上自己的未婚妻。
其余的人也没有闲着,打完一仗才算尘埃落定,默契地收拾残局。
元妤仪站久了,眼前是重重叠叠的人影,斑驳血迹和四肢残骸堆在一起,她眼前仿佛出现逼宫叛乱那夜,长道上流淌不完的血。
身形微晃,身侧人牢牢扶住她,元妤仪涣散的意识逐渐清醒,清晰看见那双手上突出的青筋和修长骨节。
“你怎么了?”她听见他尾音有些颤。
元妤仪的鼻端沁着白檀香,有些安心,她借力站直身子,竭力调整着紊乱的呼吸,压下那股翻涌上来的噩梦过往。
“没事,别担心。”元妤仪安抚性地笑笑。
谢洵看着她纤细的身影,一瞬间血色消失的唇瓣,再联想到她许久之前随口提及的宫变,心中电光火石般一转。
感性的动作远比理性的想法来的更快。
那些理智的远离,那些克制的欲望,都被埋在骤然崩塌的山洪之下。
谢洵只是有些心疼她。
年轻的郎君温柔而克制地揽住少女不安的双肩,安抚性地拍了拍她的脊背。
元妤仪埋首,下意识去蹭他的肩,战栗的骨架仿佛有了可依靠的支撑,眼睫轻眨,心底浮起一分淡淡的庆幸。
其实有时她也需要谢衡璋。
哪怕他只是一言不发站在她身边。
第35章 放纵
顶过这第一波刺杀, 后面的路程便显得格外顺利,兖州情况紧急,众人心照不宣地加急赶路。
那夜谢洵拜访卫老尚书, 其实真正求的并非卫疏,而是一份给宣城太守朱禛的投名状。
朱禛不增兵,可以;毕竟会有旁人驰援,但谢洵要确保的, 是宣城不会落井下石,不与逆党联手, 火上浇油。
至于卫疏, 实则是卫老尚书听了他的计划后,私心里也想让这个没经过大风大浪的孙子见见血, 更何况, 谢洵还提到了那季家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