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那不重要。
第32章
傅安和将廖家孝敬的玻璃品托
安王大舅子孟凡洲拍卖, 所得一半捐给朝廷用于救济灾民的事儿,在穆九黎的默许下,很快传遍朝堂、后宫以及京城的大街小巷。
廖家人也是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前几日孟记拍卖行那场恢弘盛大的玻璃品拍卖会上, 所拍卖的所有玻璃品竟然是自家“孝敬”给安嫔娘娘的。
看来皇上这只商队的规模不小啊,而且比他们廖家的西洋船队跑得更远, 不然怎会弄到品质如此精良的玻璃品?
这事儿不光廖家感到震惊,在后宫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最不高兴的不是刺头庄妃, 反而是家境优渥向来财大气粗的宁嫔。
宁嫔在江太后跟前一圈圈地转圈圈,嘴里不停念叨着:“她这也太张扬了!她怎么能如此张扬!”
江太后将盖碗一放,没好气道:“你当自己是拉磨的驴呢?都转多少圈了?快别转了, 哀家都被你转眼晕了。”
宁嫔见自己姨母半晌不发一言,好容易开口了吧, 还是和稀泥。
忍不住挑拨道:“她不顾忌旁人脸面就罢了,横竖表哥也没立继后, 别个也说不得什么, 但她也太不顾忌您的脸面了!
四地遭灾,她一个小小的嫔都捐了一万两千两银子, 您这个做皇太后的若没点表示, 外头人会不会说您冷血,不顾灾民死活?
可您若是也捐,那不成了被她逼捐?
况且您就算真捐了, 外头人会不会猜测您是见她捐了,为了自己的名声这才不得不跟捐?”
江太后斜了她一眼, 好笑道:“哀家甚时候在意过外头人的看法了?外头人还说敬献皇后是哀家害死的呢,你看哀家几时替自己辩驳过?”
宁嫔没料到江太后竟然将这等敏感至极的陈年旧事搬出来说, 唬了一跳。
她连忙义愤填膺道:“姨母您别理会那起子混人的胡说八道,敬献皇后分明是小产五次后坏了身子, 第六次小产时大出血而亡的,与您何干?”
江太后端起盖碗来,啜饮了一口茶水,哼笑道:“哀家自然是不理会的,否则早被这些流言蜚语逼得跳太液池了。”
不等宁嫔再张口,她直接拿话将其堵了回去:“你要是也想捐款,放心捐就是了,不必顾忌哀家。
哀家的心胸还没狭窄到要与你们这些小辈争长短的地步。”
言下之意,傅安和捐款这事儿她不想计较。
宁嫔挑拨不成,也不想当跟捐的冤大头,果断选择认怂:“我们方家世代书香门第,日子勉强过得去罢了,哪能跟黄金铺地、绢帛当草纸的大海商廖家比?
捐款这事儿,还是让攀上摇钱树的安嫔来吧,我可奉陪不起。”
江太后不动声色地撇撇嘴。
你不捐那你逼逼什么?
满后宫的妃嫔,别人最多自己心里嘀咕几句,就只她急得上蹿下跳,还试图撺掇自己替她冲锋陷阵。
仿佛安嫔捐的这一万两千两银子是从她荷包里掏出来的一般。
也忒沉不住气了些!
江太后真想刺她一句:“你先当上皇后,再来跟其他妃嫔争脸面吧!”
可惜这是自己嫡亲的外甥女,又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不好太过分。
但凡能当上皇后的妃嫔,无非有那么四种可能。
一,脑子聪明,思想有格局,能当后宫的表率,同时也能统领六宫。
二,如傅安和那般模样漂亮性子活泛,会温柔小意讨好皇帝,被皇帝当成心肝宝贝。
三,就像自己一样,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在一众强劲对手死的死,伤的伤,几败俱伤后,自己再趁机上位。
四,生下皇子,好生教养皇子,皇子被立为太子后母凭子贵。
而宁嫔既没有聪明的脑袋,也不是会哄人的美艳狐狸精,偏还不韬光养晦,仗着是自己外甥女的身份趾高气扬,不是嘲讽这个,就是挖苦那个。
最重要的是,她侍寝次数不少,肚子却没半点动静。
就这德性,还想当上皇后?
甚至她这还没当上皇后呢,就先讲究起皇后的脸面来。
她拿什么跟傅安和争啊?
甚至傅安和都不必跟她争,就坐那看着她瞎折腾,她都能把自己折腾出局。
江太后轻叹了口气,吩咐侍立在旁的崔姑姑:“把哀家托了空大师抄录的那本《金刚经》取来。”
崔姑姑将《金刚经》取来后,江太后吩咐她将其放到宁嫔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