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拾遗(269)

“好了,今天感觉如何?”浮云子摘去韩嘉彦肩膀穴位上的最后一根针,一面收拾东西,一面问道。

“好多了,左臂松快了不少,力气也涌上来了。”韩嘉彦用右手扶着左肩,转了转左臂,笑道。她此时上身只有裹胸布,赵樱泓就陪在她身侧,全程观摩浮云子对她的治疗。

“你啊,要是再耽误治疗,你这左臂就废了。多亏长公主及时来找你。”浮云子道。

这话惹得赵樱泓对韩嘉彦瞪起了眼,韩嘉彦受不住,只能转而去瞪浮云子,让他不要乱说话。浮云子却一脸“可找着办法整你了”的狡猾表情。

赵樱泓帮她穿上中单,掐了一下她的耳垂,道:

“真是不让人省心,可不许再这般糟践自己。”

“是,谨遵娘子之命。”韩嘉彦起身揖手拜道。

赵樱泓抿唇忍笑,这人突然扮酸腐儒生,让她想起自己与她初次在上清宫中屏见时的场景,她可真会装,当时自己可讨厌她那腐儒的模样了。

浮云子无视了这小两口当着他的面打情骂俏,道:“长公主要是平日里得空,也可以帮她按一按手臂上的穴道,帮助恢复。”说着教了一下赵樱泓手法,赵樱泓都用心记住了。

这几日,韩嘉彦和赵樱泓也将对平渊道人假死的猜测说与浮云子听了,浮云子对于这个猜想未置可否,他似乎也曾有这方面的猜想,只是一直不曾对韩嘉彦提过。

他道:“若真如此,那师尊这些年恐怕一直都未能找到杀害杨大娘子的凶手。这对我们来说,并非是甚么好消息。”

是啊……这凶手一日不找到,韩嘉彦就一日不得安宁。他们在开封府架阁库里查到的那几起隐有关联的案子,以及近些日子以来遭遇的几起事件,各种线索都指向李玄。

而近来出现的那个北辰道人,以及李姓女冠,也似乎对她和长公主怀有恶意。他们又到底是甚么人?

局势真是愈发错综复杂了。

“如今先不想那么多,长公主,打算何时启程去嵩山?”浮云子问,他已有些迫不及待了。

“既然嘉郎好转,就明日启程罢。”赵樱泓拍板道。

“好!”

第一百零四章

自邓州往嵩山而去,须一路向东北,行约莫六百里路。快马一日可到,但长公主车驾显然不可能那么快走到,若是路上徐徐前行,恐怕得耗费两三日。

这是赵樱泓十八年人生第一次走得这么远,此前她匆匆忙忙自汴京启程,一路颠簸,只一心要找到韩嘉彦,压根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

及至如今,才终于有闲情雅致观赏沿途风致。

环汴京的中原近畿地带,除了城镇之外,多是广袤的田野。时近夏麦成熟的季节,入眼满是绿油油的一片。

车驾行走在官道之上,道旁多是原野村庄,树木都少见。农人在田间辛勤地劳作,田亩阡陌间,孩童嬉笑玩闹。

路过村庄时,偶能闻得朗朗读书声,几乎每一处村落,都有私塾学堂。

赵樱泓是很喜欢孩子的,但凡看到孩子,都会停下车驾,下车去与孩子们闲谈几句,打听这附近的生活状况。孩子没有心眼,有甚么话都会实话实说,这样最能获知真实的情况。

整体来说,近畿地带生活尚算不错,承平日久,物产丰饶,若非遇上灾年,百姓生活大多还过得去。加上能往汴京做些生意贴补家用,到底还是富余的。

不过,近畿地带的田亩多归大户所有,兼并现象已然非常严重,加之此前变法执行走样,上户向中下户转嫁青苗、募役保甲的负担,元祐初年又因司马光的更化而再被压榨一道,将小户自耕农折腾得够呛。即便如今旧党当政了几年,不少小户依旧未能从此前新法的阴影之下走出来,不得不变卖田产成了佃户。

赵樱泓如实地记录下每一地的见闻,从邓州出来时,她特意着人备了方便使用的笔墨纸,就是为了一路进行考察。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而韩嘉彦陪在她身侧,也时常会与她说一些自己对政策在民间执行的看法。她认为王安石制定的政策,确实是在经过考察、验证后制定出来的良策,如果能够切实地执行下去,是能够转变当下冗官冗兵所造成的冗费现状的。

奈何,执行起来与预想产生了相当大的落差,触及到根本利益的大户与国朝上层官僚盘根错节,要动他们,没有一些雷霆手段是不行的。但国朝上层当权者,显然缺乏这样的手段。

“一口气得罪所有人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但做老好人谁也不得罪,变法也进行不下去。唯有拉拢一切能够拉拢的力量,雷霆压制一切无法拉拢的力量,才有可能将变法执行下去。但这样做的难点在于,很难掌控好度,要分清敌我,需要的是眼光和决断力。要看清人心谈何容易,我十分能理解王荆公的难处啊……”

书自清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