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事他就不管了, 让石狡慢慢把夜郎啃下来吧, 他这么大年纪了, 赶紧回来, 可不想剩下的时光全消磨在西南夷那里。
尤其是现在中原的日子可也太好过了。尽管没有电厂也没有电线拉过来,但齐国卖给他们烧油的发电机, 也卖油,只要舍得花钱,一样可以把电器用起来。
比如说,大夏天的,重新翻修过的王宫摆上冰块,屋顶上的水循环装置不停带走暑气,角落里一边放着一个落地长杆电风扇,那大脑袋摆起来,习习凉风均匀慷慨的洒向四方,雨露均沾。
再弄上一盘冰镇过的西瓜,刘邦舒畅得都要哼哼了。
如果萧何不在这种能中暑的大热天,把他拉出来看麦收,那就更好了。
刘邦在车驾上就觉得自己要热死了,车里的冰块也不能减轻暑气,他不由埋怨萧何:“我说老萧,你是不是自己府上舍不得买齐国的油,用不上烧油的发电机,所以也看不得我凉快啊?你跟我说啊,我给你加俸禄,我买油送你,你让我回去凉快凉快。这几年在西南累够呛,回来还不让我歇歇。”
萧何无奈:“大王!”
“行了行了,看什么啊?齐国的丰产术我知道了,还有什么好看的,总不过是又增产了。”
萧何叹息:“大王,去看看吧。”
萧何这几年又老了点的样子,身体倒是不错,但人看上去比刘邦记忆里同年龄更疲惫似的。刘邦往后一倚,懒洋洋地道:“行吧,看看。是洒了齐国尿素的田对吧?”
说是对齐国的丰产术不惊讶了,但刘邦看到那片田时,已经顾不上腹诽尿素这名字难听了,他还是惊讶了。
他不爱干农活但毕竟干过农活,这片地只是中下之地能看得出来。用齐国的高产种,加上已经普及的农业技术,一般来说好田能把产量拉到四百多斤,但中下之地会把平均产量再往下拉。这种地,一般出产在二百斤的样子,甚至不到两百——已经很不错了,在韩川之前,这种地可以说一百斤的产量也没有,有五六十斤就算天时不错了。
但现在麦田里肉眼可见,麦穗沉沉,麦粒大而饱满,应该有过去上等田的产量了。
“齐国又出新种子了?”刘邦先想到这个原因,看向萧何,但立刻反应过来,“不是种子,是那个尿素?那是什么,屎尿精华吗难道是?”
萧何揉了揉额头,回忆着他看起来有点吃力的内容,跳过他自己都看不懂也不需要看懂的地方,简单解释道:“不是。是说粪尿之所以能肥田,是因为其中含有一些粮食生长需要的元素。尿素就是在齐国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其中一种元素,比粪尿中的含量更高,所以效果更好。齐人说还有其他元素,一时还不能产,但将来会陆续生产出来,到时候粮食会长得更好。”
刘邦啧了一声:“那不就是屎尿精华嘛,一个意思。怎么用在中下之田了,不用在上田么?”
“齐国自己还不够用,只送了一些让我们试用。我想看看在不同田中是什么效果。下田也用了,产量也提到了两百多斤。”
“什么试用,那是先给你看看样子,等以后产多了,哄我们去买呢。上田产多少?”
“前几天已经开镰,亩产到了六百斤。”
刘邦不说话了,他想起沛县那个老相好,原本模样都模糊了,却记得她从拖拉机上探出身来跟他打招呼的身形。齐国一直在做水利,上好的良田不知道增加了多少,还有辽东在沼泽边上排水开出来的沃野,用机器耕作,一夫作而百人得食。
“齐国,该是没有饥馁之难了吧。”他喃喃道。
萧何不答,道:“去年南方水患,连淮阴都绝收了,但米价不但没升,还降了一些。”
“嗯?哦,我想起来了,报上看过。”
刘邦在西南夷那里看的报都是滞后的,不过他还是每张都仔细研读过,所以大事都记得。
而且因为看得晚,许多天发生的事他一天内读完,对事件的发展脉络就更加清晰了。
去年那先是夏天大雨,水利工程也不能完全拦住外溢的洪水。有的地方泄洪绝收,有的地方水位太高水排不出去,地全被淹了。
看到连着快十天水患的消息,自然会想到米价、粮荒之类的事情。但紧接着,新一天的报纸上登出了消息,黄鹄号等三条货船刚刚执行完海外任务,又担任了运粮的重任。
写的是黄鹄号从南洋运米至会稽郡上岸,百姓云涌至码头观望,欢声雷动,稻谷堆积如山,米价应声而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