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跟淮阴直接出个黑蛮去跑步比赛一样,这也太难看了,叫百姓们看了结果心里怎么嘀咕呢?咱堂堂炎黄苗裔,千万人口,怎么就比不上你们不到五百人的黑蛮?淮阴人更丢脸,呵,这是没人了?还得叫黑蛮充数?
所以陈鱼没打算要这个政绩,只弄个哗哗过去充实一下淮阴篮球队,南洋郡自己组织一些本地土人,再挑选一两个黑蛮就好。首名夺上一两个没事,不用搞得太显眼给大伙心里添堵。
在这一系列考量之下,正在认真学习,只闲下来去光脚打一会篮球的哗哗,就一头雾水的被他最尊敬的老妈妈徐春叫去谈心,稀里糊涂的答应挂名到另一个地方,然后代表那里去跟人打球比赛。
他还挺高兴的,就是得知自己得去那里练习之后有些慌:“我的家人呢?他们不和我一起吗?”
“比赛完了你还回来。”徐春安慰着他,“还可以带好多糖回来吃。”
哗哗顿时咧出大白牙:“我们有糖吃。”
这里也有甘蔗园,又靠着南越,糖很便宜呀。
南洋郡的规矩跟陆上的工厂不太一样,种植园要五六年才见得收益,这五六年的时间里就是纯往里贴钱。这要跟陆上的工厂一个规矩,新开张的三年都要补贴工人吃饭的话,更没人愿意来投资了。
再加上土人一开始也不懂得用钱,所以这边的规矩就是前两年免费供餐,餐餐保证足够的荤腥,但只发很少的工钱。鼓励种植园主在林间种植菌菇,奖励种植园主一定的土地份额种甘蔗榨糖。在种种利益驱动下,这才一直有商贾过来开地。
哗哗第一次用钱,在吃饱之余发现这些圆圆的小玩意竟然能换糖吃,稀奇的不得了。他们又没什么特别想买的东西,一个人的工钱现在都可以买好多好多糖吃,他就觉得很幸福了。
徐春脸上的皱纹绽开了,慈祥地看着这个没见过好东西的傻孩子:“你呀,尝尝这个糖。”
北方草场上来的奶糖,带着水果酸甜气息风味独特的各色水果糖……哗哗嚼碎了一颗水果硬糖,又让奶糖粘在他的牙上动呀动,激动地点着头:“我要买糖回来给妹妹吃。”
于是,他第一次告别了家人,再次坐上大船,来到了他还不知道是谁的韩氏起家之地,淮阴。在剩下来的时间里,他要磨炼自己粗糙的技术,重新学习打球的规则,学会跟队友合作,然后力争在郡中小比中得到胜利,从而能够自淮阴出发,前往繁华热闹有如人间天国的临淄。
这是一条令许多齐人心生向往的旅途,但对哗哗而言,这只意味着他可以每天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这是再幸福不过的日子了。
第157章 去临淄看看
辽东。
以夕阳钢铁厂为中心, 周围已经看不出十年前荒凉的模样。厂里自建出租的店面已经全被抢了,以卖吃食为主,中间夹着一些卖衣服卖日用品的。
再远一点, 夕阳县学着钢铁厂自建出租的店面, 经过提前规划, 形成了宽敞交叉的两条长街, 连接着其他支路。往不同方向走,还有许多别的工厂,这些工厂周围同样是伴随工厂而生的商业区。
顺着其中一条路坐车下去到很远的尽头, 那就是钢铁厂当初在荒地上建的屋子了。有些不卖,作宿舍用;有些卖给了工人。
这个地方, 开始只有像伯黑这样有家人过来团聚的人才肯花钱买, 但如今也渐渐住满了,甚至还得扩建。不过当初考虑得早,这片生活区离工厂远,空气很好,也有足够的地方扩建。以前交通不方便, 现在也好了, 出门就有马车招揽生意, 还有后来出现的公共马车专门线路。
赵迎的饭店早就换了地方,她最早租的时候心里没底, 尽管厂里鼓励她开店, 能免她三年租金, 但她还是只租了一间小门面卖一卖家常菜。
现在可不一样了, 她的店是个三层楼高, 楼底有厅,楼上有十二个包厢的大饭店!
还请人题了匾额:赵记饭店。
是赵记!
这么多工厂, 足足有数万人生活在这里。这数万人中没有贫民,男性迁过来就是作为工人过来的,一个闲人也没有。后来又建了吸收女工人的配套工厂。所以除了少数外地过来的女性没工作在家带孩子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夫妻俩在不同的厂里上班,都能拿工资的富裕人家。有些小夫妻甚至不用赡养舅姑,因为舅姑要么远在他乡没有过来,要么年纪也不大,同样在上班呢,还能反过来补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