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像神话,可张泽若亲自坐过蒸汽船,亲自去过车间查看,亲身用上了电器,她又怎么能不相信。
“你阿父是真的遇仙了啊。”她相信了,并且给父亲去信,认真地问他:您是真的遇见了黄石公吗?过去不相信还得意的认为您骗得了别人骗不了女儿,这是女儿过于浅薄的缘故啊。
把张良看得一头雾水。
历史书并没有提到电影,不过韩武写信跟她和韩信描述过这种神奇的娱乐工业,并给他们分析了这项娱乐本身能造就的工作岗位。
韩信和张泽若这几年也渐渐看到了,虽然齐国一直苦于人力不足,但实际上这多少有点得寸进尺了。主要是很多已经开垦的土地需要人去种,谁也舍不得放弃这样的熟地。
而一来工厂将很多无地庸耕者吸引到了城里,乃至一些田土较少的百姓也将自家田土托给亲戚,自己去了工厂;二来齐国多了不少事要做,又是除了本乡的水利工程之外不强抽百姓为役,那么光是水利与道路就需要许多人去做。
要是肯放弃一些土地不种,这种情况就会好得多——但谁舍得呢。
蒸汽机开始应用之后,张泽若一直觉得这世上的事好像突然变快了,原先数十年或许都不会有变化的风景,现在两三年间就是另一个模样。但等她读了天书,看到电厂开办之后,她才知道,以前原来还是异士们压着速度在办事。因为不压速度的话,人才跟不上;等人才跟上了,电力跟内燃机又要开始应用了,先前投入太多,现在就活生生要浪费。
比如说,刚到东州时只能在实验室制备的几种神药,现在已经工业生产。不但人能用,畜牲都能用。
也就在这时候,官府的农场才开始办大规模的养鸡场、养猪场。大户想学也可以,但目前不鼓励农户跟风。养殖业的风险太大,官府都到这时候才开办,还不是因为没有神药的情况下,鸡瘟猪瘟一死一片,实在遭不起。即使有了药,普通农户也抗不起亏损。
现在齐国不缺粮,接下来也不会缺肉食,医师还不多但医士的数量已经比较可观了,再有了治病的神药,还怕人口不增长吗?
尽管土地也在增长,但新拓之地一时也容纳不下太多人,以后这多出来的人口,当然要有足够的工作给他们,才能国泰民安啊。
电影只是一个例子,张泽若现在的思路已经不一样了,她明白了,不管作为三公之一还是王后,她都应该去琢磨,一项新技术应该怎样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产业发展到底能带动多少人口的就业。而且她也知道,自己的君主与良人其实并不是太擅长这方面的事,她要更好的辅佐他,就应该从这方面着手。
电影,就让她先看一看,这究竟是什么新鲜事吧。
谁也没注意戚懿有些怔忡的神情,都兴冲冲的跟着张泽若去了新腾出来的放映厅——齐王宫已经改造过了,国君与君夫人的主要活动区域都改成了两层高的水泥屋,电、水俱通。放映厅是个不算大的小厅,但坐下她们绰绰有余。
不止是她们,韩川夫妇与韩信兄弟,以及正好在宫中的李斯也一起来了。
李斯略带惊讶地看着放映厅挂起的白色幕布,尽管刚才听人解说了“电影”是怎么回事,但毕竟从没见过,他不太能想象得出来,所谓“将立后大典过程拍摄剪辑后留作纪念”是怎么个样子。画里人会动,那是怎么个动法,不管是蒸汽机还是电力,能支使着画上的人物动起来吗?
放映人一阵忙乎,幕布上画面一闪,缓缓现出六个大字:齐国立后大典。
除了韩武之外,所有人身子往后一仰,全是一副受到惊吓的表情,无一例外。
接下来的画面他们就很熟悉了,因为那就是他们的亲身经历。李斯使劲闭了闭眼睛,又睁开,他看到自己了,看到后面连他在使者献图时捏紧茶壶的动作都给完全拍下来了,还是单独放大在幕布中间的画面,他连自己脸上的皱纹、眼中的紧张都看得一清二楚。
这……这就真的保存下来留传后世了?百年千载之后,他的子孙都能看得到他李斯,记得住他们祖先的模样?
李斯的嘴唇都在哆嗦,眼睛看着,心里不停的回忆自己那天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要是被存下来那还得了,也得千秋万载出丑出到后人!
张泽若和韩信看到自己时不由拉住了对方的手,对视了一眼,韩信俯耳悄声:“虽说应该是一模一样,但我总觉得这画上的模样没有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