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回想了一下,果然。不论是他身边,还是派到李由等人身边的通译,不是老实讷言,就是胆小怯懦,甚至还有学话快能交流的倭人。
就是没有机灵能干的。单说通译这个活,确实不需要多活络,老老实实帮助两边交流就行。从这个角度看,丁不息的安排不可谓不对。但是登县初设,显然是需要人才的,他们这些熟悉本地民情的人更是大有机会。丁不息却有意隔绝,显然是想自己吃尽好处,生怕有人分功。
张泽若早就发现了,今天便点了点他,量他也不敢分些无用的人手给大王,也是警告此人不要动什么心思,老实给大王做事自有好处。
韩信这才明白,连连摇头,指了指张泽若:“你们啊……”
“我们?”
“我是说你们这些人……心思太多了。”他服气了,若没有父亲和父亲所拜的仙人师父,他肯定还是斗不过刘邦的。丁不息没出海也不行,远比不上刘邦,韩信不由开了个可能只有他自己懂的玩笑,“始皇帝当初就应该把梁王放进船队漂流至此,这样我们来时,说不定整个东州都可以接收了。”
张泽若偏了偏头,心想那个汉王八成就是现在的梁王。她也不说破,正色道:“臣父给大王所进之策,大王可要谨慎些。如梁王这样的人物,就是主动归降,也万万不能封给他什么丰饶要害之地。”
韩信也端正了脸色,轻轻点头,不由又想起临走前张良的进言。
第138章 西南夷
当初, 韩信对张良坦言未来的国策,是在华夏祖地设郡县以治之,而于海外蛮荒之地效周室分封之策。
至于具体选择何地来分封, 由于开拓之举刚刚开始, 西域以西, 南越以南, 东州以东,这些地方都尚未能踏足,此时谈分封之所还不是时候。
张良退而思之, 数日后再度求见,便向韩信进了一策。
不是阴谋诡计, 仍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他进言, 既然国策已定,何不现在就放出风声,让诸侯明了?此时天下,英布、刘邦、项氏显然是最不愿意降齐的诸侯王。而吕臣、吴芮、彭越,包括韩王成在内, 虽说看着都愿意称臣, 但也必然都心有不甘。
既然齐国有意分封诸侯在外, 如周王朝诸侯故事,那么此时放出风声, 必然能坚定诸侯归降之心, 一些本来难以推行的事, 也可以试着谈一谈了。
这风声放出去, 到齐人在登县的水稻开始收割的时候, 已经初步见到了成果。
从巴郡江州出发的船队满载着盐、糖、丝绸和少量齐国所产的奢侈品,沿綦江逆流而上, 运至夜郎国专为这支船队而建的码头,这就是长沙王吕臣下定决心后,让齐国通晓水文的人进入长沙国,今年刚摸索出来的航路。
入蜀不易,所以除了少量齐国奢侈品之外,主要货物就是江州自己出产的盐与糖。因为没有齐国的技术,糖还是红糖,但依然在夜郎国大受欢迎。
去年长沙使臣只带了少数样品,夜郎国就同意给他们在江边划一块地方驻扎,并为他们修建一座码头。
刀间立在船头,衣襟敞着,对身边已经放良的旧仆刀谷笑道:“自江州至此,一路都颇为炎热,远比不上家乡舒适。就这样,管氏与薛氏为了与我争这条商道,脑子都快打出来了。”
刀谷也笑道:“这两家虽在大王那里有些脸面,又怎么比得上家主与大王微时即已相交的资历。家主行商,也非重此一时之利啊。”
“那是自然,管氏与薛氏这次倒没做那短视之徒,可惜争不过我。昔日吕不韦虽然败亡,但其人‘奇货可居’一语可谓商家真言。如今的奇货是什么,自然是大王目光所至之处。这条商道虽然赚钱,但比起别的买卖也不不出奇。只是大王要化夷为民,我们在这里立下功劳,将来……”
他话未说尽,但刀谷明白他的意思。
历来王侯只着眼于中原及其周边,现在才知道,海外尚有无限疆土可供开拓。他们只是商贾,但谁能说立下大功的商贾不能封侯呢?
刀间也没想在中原富饶之地得到封地,夜郎国出产黄金,这趟生意可以不亏。但就算真的一无所出,他都决定哪怕倒贴钱进去,也要让齐王记得当年的那点交情,见到他报国之心。以后开拓海外,大王肯让他倾尽家财相助,在那蛮荒之地立一个小小的封国,最初等的便好。
这就是刀间的志向了。也是管氏和薛氏打破头都想争的资格。不是他们妄想,而是他们天天读报,从报中领悟到的国策。刀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赶上那个大开拓的时间,如果不能,也要为儿孙争取到这个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