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张泽若掩口。这是她第一次听韩信将“梦中”与现实联系起来,原来那个梦中相助的妇人,就是他好友陈虎的母亲吗!
其他人,又是谁呢。
大王梦中少年时,过得竟然如此艰难吗?张泽若一度想过,大王并不是神童,他是因为有过梦中那一世才会用兵有如天授,所以她好像也未必就比大王弱了。
可是在那个梦中,父母早逝家境艰难兵书残破无人教授,这种境地里成长起来的大王,依然在二十多岁时拜为大将军,破诸侯败项羽,为那汉王扫平天下。
这不是天授,什么才是天授。
海风吹拂中,韩信执着钓竿微微皱眉,张泽若想,那时他在淮阴城下垂钓,鱼儿迟迟不能上钩,又是什么样的心境呢?
又想,难怪大王少年得意,在父亲口中是个意气风发万事顺遂过于天真的青年俊才,而她日常所见的齐王却常怀郁郁,心事重重。
她似有千言万语要开解,最终只化为无力的一句:“大王,都过去了。”
“嗯。应该说,是没发生过。”韩信说。
对他们来说什么也没发生过,但对大王来说,那些事都印在他心里,成为他这个人的一部分了。张泽若默默叹息,知道难以开解,也不再说,见韩信好似要说什么,抢先笑着问道:“那臣呢,在大王的梦里,知道臣的生平吗?”
韩信一滞,苦恼地道:“我只知道子房早就帮你找好了夫婿,应该生活很平顺。你知道你阿父处世向来稳妥,绝不会误了你。”
果然是这样啊。张泽若低头无声的笑了笑:“平顺吗?其实我可不喜欢这种平顺了。”
“嗯?”
“也就是说,若是没有大王于齐国称王,我这辈子,就只能嫁一个父亲选择的最可靠的人家。男方官职不会太高,人材不会过于出色,免得卷入什么风波;家风应该会不错,性子不错,对我也不差……然后我生儿育女,过着一眼能看到头的日子到死。”张泽若抬起了头,迎着阳光绽开了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我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我想为大王出谋划策,像父亲一样闻名于诸侯之中。我想身居高位,一言可决军国大事。我想自幼所读的书都不曾埋没,我想与大王一起出海远走见海上奇景,去先辈都不曾踏足过的地方,让后世史书永远留下我的名字。我张泽若,绝不应该只是某氏之妻,某某之母!”
“对……你可以……”韩信无意识地应着,忽地眼睛睁大,手一松丢下了钓竿指向前方,张泽若也回身看去,就见远处海中高高喷起一道五六米高的水柱,在那水柱旁,有水中大鱼露出一截身体,令张泽若也不由自主地松了手。
种种情绪冲击之下,最终她只发出一声感叹:“伟哉!”
第137章 登县(二)
东州整体呈窄长形, 过去要去东州,一般得从齐国沿着海岸航行到朝鲜,然后经中间一座小岛, 到达其最南端。
这次船队出发却是缩短了路程, 直接由会稽出发, 利用季风渡海登陆。
这个登陆的所在, 就成为东州的第一个县,登县。
至于“东州县”这个名字,一般来说要用在郡治所在县, 东州这种窄长的地形,郡治最好放在中间, 不适合在最南边, 所以保留以作后用。
韩信的座船停泊不动,五百齐军先下船,张肥亲自带人检查无误,再请大王登陆。
踩上陆地时韩信都有点不适应,尽管他不晕船, 但此刻踩在地上, 依然有种登陆了好像大地在晃动的感觉。稳了稳神, 见两边士卒都没什么太大反应,他放心地示意从人自己无事, 也不骑马, 步行至附近的木屋中暂居——马都在后面船上, 还没有牵下来, 同样需要适应几天。
木屋是建在木柱底架上的两层式建筑, 看着还行,但内中简陋, 尤其没有桌椅,仍是旧时的习惯,大伙儿席地而坐。韩信便见一个黑黝黝的汉子伏身下拜,口称大王,还带着浓厚的胶东口音。
他和声道:“壮士不必多礼。你是胶东郡人?”
“小人乃胶东郡黄县人丁不息,那年皇帝东巡,听方士之言,征发我等出海寻仙。不料出海之后,仙人未见,船队先遇着风浪。小人所在之船与另两艘大船侥幸漂到此处,其余人也不知是寻着了仙,还是入了鱼腹。”
他说话间不由垂下泪来。韩信早从上一趟来访过的船队口中得知了他们的情况,但见到这汉子落泪,仍是心生恻然,宽慰道:“如今齐国重立,我已令人查访你等家人,带来了名单。稍后自有人寻你们核对。下趟船来,你们若是想回乡,便可随船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