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坐在车外的伯黑向后车伸长脖子喊:“两边就是农场,正收麦呢,你们看看!”
车夫便停了车,让他们下车。伯桃在车上已经掀了帘子看,这会儿更是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惊讶地看着麦田中的奇景。
离他们最近的地方,有四匹马拉着一辆车,车边连接着一条长长的类似车轮一样不停转动的部件。他们就眼睁睁看着小麦被这带着利刃的滚轮割下、整理、堆放在后面的一个平台上。
一名男子控制着马,另一名女子将那些堆放好的小麦耙起来。伯家除了孩子,每个人都下地割过麦,就连伯荣都在长辈忙不过来时下地帮忙,他们都知道挥舞着镰刀弯腰割麦是一种多累人的农活。
现在竟变得……变得……
伯止捶了捶自己的腰。他身材高大,但现在比年轻时矮了,因为就算家中富裕的时候,他也要下地干活,这辈子不知道多少次弯腰在地里劳作,腰身早就佝偻了。要是早有这种东西,他跟兄弟家合养匹马,合买一台割麦的机关,那小半辈子该多轻省啊。
伯桃喃喃地道:“这个活,我也能做啊。”不管是控制马,还是去耙那些麦,她都能做。
“一天能割三十亩地,这一片地也不要几个人忙,其他人都脱粒去了。听说这机器也就今年用了,明年就折价卖到民间去。因为明年还有更好的收割机,一边割一边还能脱粒,官田会先用上,民间恐怕一时买不起多少。”伯黑吸了口气,有点羡慕,“我认识个朋友,他跟我一起分到这里,现在就是做这个的。”
他暗暗比试的那个伙伴石文,后来越学越好,被机械厂要去了。有空的时候伯黑还会约他喝酒聊天,从他这得到不少关于农机的消息。
伯止盯着看了一会,突然开口:“就这种活,我也能做。我也来做工。”
伯黑愕然:“阿父,我是接你们来享福的,你和阿母就在家歇歇吧。”
“又不累,歇什么。”伯止不以为然,“我能做。”
伯黑不得已,使出杀手锏:“可是阿父你年纪大了,农场不收你。”
伯止不高兴了,他在关中老家时还给人耕地,不比小伙子差,凭什么不收他。伯黑只得带他去问,果然,农场一听他已经超过五十岁就摇头:“四十五以上的不招。”
不过他当场把伯实和伯桃收下了,也很高兴:“现在正忙着脱粒呢,缺人,明天就上工行不行?”
两人毫不犹豫:“行。”
“那行,铺盖可以领,不用自己带,回去收拾一下衣服,下午就来报道,明天起床直接上工。”
这就安排上了?伯止叹了口气,他真的觉得自己还能干,不让他干活,他在家天天闲着白吃饭吗?这可不是老秦人的活法。
第113章 时代(四)
辽东种的是春小麦, 收割比南方晚些时候,但不用赶着种第二季,时间上更加从容。
狄去病在田边, 羡慕地看着挽着缰绳站在车上的精神小伙。那人容光焕发, 特意向他看过来, 还得意地向他扬了扬眉。
啊呸, 一个东胡人,不就控马控得好吗,有什么了不起!听说明年就不用马拉收割机了, 到时候看谁得意。
胡力确实是东胡人,入秦之后被起了新名字。十多万秦军降卒被安置在齐国的不同地方, 辽东来得最多, 要不是这里暂时还养不起太多人,恐怕会全弄过来。
辽东因为寒冷,也因为有个大泽不便通行,以前几乎没多少人,地也都是荒的。这么多壮年男人由兵转民住过来, 一下子婚姻问题就变得非常紧张。
官府居然还真想办法, 一边从齐地和东海郡征婚, 寻找愿意嫁过来的女子;一边鼓励他们接关中的家人过来,最好带姐妹侄女一起来;一边拿茶叶跟东胡人换胡女过来。来一批就叫一里人过去见面, 互相挑一挑, 看对眼的就办婚礼, 从官府接亲, 把相中的胡女接回去成亲。
狄去病不在乎胡女不胡女的, 也去过,但他看中的人家没看中他;看中他的他又不喜欢, 于是到现在还是光棍一条,闲得精力充沛,没事找事。
胡力就是跟着被嫁的女子胡麻换回来的。他那个小部族人不多,彼此都是亲戚,他的次兄死在上个冬天,原本按习俗,他可以把嫂子娶了,继续过日子。
但是不巧的是他也病了,总不好,弟弟也小,没到娶妻的年纪。父亲就问胡麻:“你嫁到齐人那里去好不好?”
胡麻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