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刚刚还神采飞扬的脸色一下子垮了:“阿母,别问了,她不跟我回来,我们成不了了。”
赵母好生失望,气恼骂道:“是见你受了伤,不能使力干活了?小看我儿,你好好把工坊做起来,有她后悔的时候!”
赵昌皱眉道:“阿母,不是这样。”他不知道母亲是不是能理解,他自己都想了好久。
“她……她有自己的事要做,她好不容易才做了医官,自己挣到年俸。我受伤了只能回家,她要是跟我回家,这差使就没了。”
赵母张了张嘴,想说一个女子做什么军医,但想想儿子以前信里提过,年俸有旧制四十石的粮呢,也只能张张嘴,半晌才喃喃道:“也难怪……”换成她,她也舍不得。
想着她不由看了眼老头子,将他跟一年旱涝保收的四十石粮食比较了一下,天平顿时倾斜了。要是年轻的时候有这个机会让她选,她也宁愿要自己的粮,不要这老头子。
赵食其不知道自己被嫌弃了,颇有家长威严的咳嗽了一声:“不说这事了,没成也好,阿昌这事做成了,再说个好女子,不会耽误。”
赵昌低头无声的叹息,想起鲁泥,只能遥遥祝福,但愿她能像自己一样,在想做的事情上能做下去,能做成功。
她一定可以的。
第112章 时代(三)
“图纸按序号放在柜中, 你们用完了还按顺序放好,我回来还要看……刘丘,你最近次品率有点高, 没事少喝点酒, 手抖。”
石萝一边检视加工好的零件一边说话, 总觉得还有事要交待, 其他人却哄笑起来:“工师,你快收拾回家吧。婚假完了我们厂又不会长腿跑了。”
石萝也笑起来,还有些小时候的腼腆模样, 但又大方许多。虽说只出来工作了两年,她的性子已经不知不觉有了变化。
因为打小跟着江涵学数学, 后来又在韩家向不同的先生学习, 在这个时代,石萝的基础要比别人强不少。等韩氏称王,未来的客人们成批进入开展教学,却发现陈虎石狡等人都跟着韩信建功立业去了,苦心培养的种子就剩了石萝一个, 这还能让她跑了?
断然是不行的, 石萝稀里糊涂的就被韩武叫去继续学习, 然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石家祖祖辈辈都是工匠,还真有点遗传天赋, 最后被退休的几个八级工收作徒弟, 一起去了机械厂。
用这几个九十多岁老人的话说, 就她现在学到的东西, 想当工程师使唤太难为孩子了, 还是把他们的手艺继承了去比较靠谱。
以后机器摸得多了,再看能不能深造一下, 现在还是实用为主。
石萝也不知道自己能跟这几个师父学有多幸运,反正她到哪都用心做事就是了。而且小叔石兴在燕地也做着同样的工作,叔侄俩现在常常通信讨论,比父女还亲近。
现在厂里正在攻关,她舍不得走,总觉得再努力一下就成了,但实际上哪有这么容易,她的婚期一拖再拖,拖到齐王韩信都关注了,让她先完成婚事再回来,她这才依依不舍地请了婚假,心里还是不放心。
洗了手上的机油,摘下完整包住头发的帽子,将盘起的长发梳回未婚妇人的模样,石萝今天提前下班,才出厂门,就见张肥咧了个嘴在那笑,不断地挥手。
“跟小时候一样傻。”她轻声骂声,嘴角却扬了起来,快走几步,张肥伸手虚扶了一把,她自个儿轻快地跳上车,道:“三天后就是婚礼,你现在不该和我见面的。”
“我又不傻,你成亲完了还得回来上班,见你们那什么机床比见我多。我也要回军中,放假才出来。见一次少一次,现在不见什么时候见?”
“少说不吉利的话!什么见一次少一次……”张肥赶着车,石萝在背后戳了他一下,怕驾车出事还不敢用力,张肥笑嘻嘻的根本不在乎。
两人也算青梅竹马了,好在张肥小时候虽然顽劣,但只爱欺负男孩子,眼睛里没石萝这个女孩,不然后来动了心恐怕也成不了事。
石萝比他大一岁,两个人年纪都不小了,这年头人都早熟,张肥是在追着韩信去桂林县之前,开始对石萝动心的。真要追究起来,或许是因为总在一起上课,张肥不知不觉中已经与其他无知少女有了隔阂,无法想象找一个啥也不懂的妻子。当然,他也没细想过,总之就是那时候开始总爱跟石萝献殷勤。
在辽西年纪到了,家中父母来信提起他的婚事,他这才突然开窍,急忙写信回去,希望能和石家定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