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理性的指出客观事实:“除非你找一个合格的丞相给他,不然你跑不了。”
合格的丞相,这还真难找。韩武也清楚难在哪里。其实要像其他诸侯国,不要说魏尚,就是枚简都能充任丞相,不会误什么事。一来秦国建立的体系还在,地方上的官吏大部分留任,沿着惯性治理就可以了;二来如今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如果没那些未来人帮忙,官府管得少反而是好事。
不见刚分封的这些诸侯国么,有几个大王和丞相是管过一个国家的,有过治理一郡经验的就了不得了,还不是都把台子搭起来,戏唱下去了,打仗的时候也没见哪个断了后勤缺了粮草的。粮草有问题那是粮道被断,而不是丞相那边组织不力。
但麻烦就麻烦在,齐国不一样。现在国中这些人都是普通人中的人才,要他们理解现在的国策很困难,目前不过是照章办事而已,难有建树。如果没有韩武跟林芦从中调和,搞不好什么时候,他们以为自己在做正事,却不经意地添了乱。
真是麻烦。韩武心不在焉地发了会呆,忽然想起来一个人。
“我差点忘了,那个李斯呢?阿兄怎么也不提他了,他养好了么,没死吧?”
“没有。”系统的模拟声突然怪异起来,“他很好,很健康。”
“嗯?”韩武有点吃惊,因为他知道李斯在狱里受过刑,又颠簸一路送来临淄,为此他还特意叫系统给治一治。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七十多的老人了,治好之后这两年身体虚弱病死掉也不奇怪。
倒是系统说很健康,就挺奇怪了。
正要再问,上首韩信也咦了一声,韩武一下蹿过去:“什么好玩的事让我看看!”
韩信让了让,没让他抢着正在看的一封奏折。
他确实差点把李斯忘了。在向树下翁诚心祈祷之后,他才将那些往事都想起来,着实是有一阵子错乱的。一路又是征战不断,他下意识还把李斯当作死在了咸阳。偶尔想起来也总觉得李斯在临淄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
这时候看到新递上来的李斯上书,才又想起来这是不一样的地方,韩武同他说过,李斯被那些父亲的同门异人救回来了——这是韩武找的借口,他总不能说是机器人救的。
他揉了揉眉头,重新将往事与现事的记忆整理了一下,微微叹气。李斯确实在咸阳对他颇为照顾,还为他讲过秦律。虽然他现在很清楚那是因为始皇帝的原因,但他总不能将这份旧情当作没有。所以李斯不管写了什么,他都得认真过目,还得好好想想怎么安置他。
韩武适时一拍案:“阿兄,他们恐吓了二世,胡亥和赵高没敢杀李斯家人,我在咸阳时吩咐了一声,把他们一起带回来了,现在应该都团聚了吧。”
“嗯,你办得好。”韩信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李斯的文章上,渐渐凝起了目光,认真起来,不搭韩武的腔了。
韩武也伸头去看,不由也咦了一声。
这个李斯,人老成精,到底是掌管过一个帝国的人,就是比别人厉害啊,看事情都是从全局大处着眼,跟魏尚这些只管过一郡之地的人完全不一样。
他上书不言其他,只谏言齐国开考举之制,选拔人材。
这就让韩信很意外了,因为他这次回来,也是准备先看看教育的情况,然后或许一两年后就要开考举制了。李斯竟然这时候就上书言及此事,是有异人与他提到过吗?
他又将这封《谏考举书》看了两遍,很快有了决定,令人传李斯入见。
李斯现在并无官职在身,不过林芦从韩武这知道是韩信念及旧情救他来齐之后,对他也很照顾,生活上没有问题。只是当初只他和两个儿子居住,住的地方不大,现在一家人全从咸阳过来就显得挤了。
吃饭也只能凑和着,他带儿孙一桌吃,妻子带女眷在另一间屋吃。
用饭罢,李斯吩咐诸子和已经成年的孙子孙女单独来见他。前几天家人刚到,劫后重生又一路奔波,先休息了一阵,今天他觉得该叫过来说说话,安排一下以后的出路了。
不过人刚到齐,李斯还未开口,未成年孙辈中最年长的那个如惊弓之鸟般扑进书房的门,抖着声音通知:“大父,宫中宣你入见。”
他好怕啊,怕大父去了宫里,然后又像上次那样再也没回到家,全家被押入狱中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