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并不急着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行动,齐军派出大量学会了一点文字的军士,拿着之前登记的名单一个县一个县的找过去,找到那些人的家属,问他们可有意向搬迁。
若有意搬迁,从此时到明年夏粮收后,都可以来县中登记,到时齐军会派人安排好一路行止,分许多批次将他们一起接走。
这是一项大工程,或许到明年都完成不了,齐人也没有将话说死,反正他们每县中会留下一人,只要在来接之前登记上就行。
等这件事安排好了,韩武和蒯彻从咸阳回到鸿门,齐军开拔,返回齐国。战争暂时结束了,在这不知道能延续多久的和平中,许多人摩拳擦掌,已经准备好要大展身手。
第108章 变迁
关中武功县。
伯止背着手, 佝偻着腰站在院里,仍是能听见屋中传来隐隐的哭声。
都怪那不省心遭雷劈的大儿,好好的日子硬是变成了这样。
伯家曾经有猪满圈、粮满仓, 那是几代人积下的财富。现在猪还在养, 但家里人人都要做活糊口抽不出空, 所以只养了一头。粮仓常是空的, 地窖倒是满的,一半粮食都换了红薯,这才能让一家人维持到下一季粮食收获。
自从长子伯黑将人殴伤判刑, 家中一下就败落了。原本他大父时曾经得爵,传到他这代时, 因为不是长子一脉, 爵位没继承到,但几代人努力,分家前都互帮着开荒,分家时他也分得田地,也能满足一家温饱。直到伯黑伤人, 赔偿赎罪, 家产一下子空了。几代人在家乡的脸面也没了。
如今家中无地, 只能庸耕为生。女儿本来说好的亲事退了,过了两年实在无法, 交不起逾龄未嫁的罚钱, 只得嫁与一愿意娶她的无赖之家, 三不五时的挨打, 只生了个女儿, 更是被婆家不喜。
伯桃不是个软弱性子,经常与之对打, 怎奈力弱不是对手。她也知道娘家现在的情况没法为她作主,只能常常带着女儿逃回来暂歇一口气,再回去硬抗着过日子。
每每这种时候,伯止就忍不住把长子在心中臭骂一顿,但也会难免想起这个被发往北地不知生死的儿子,心中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哭声渐歇,妻子在与女儿说话,一个儿子在别人家做短工,伯止犹豫了一下,想到邻家去借两个鸡蛋,让女儿吃了饭再走。
便在这时,里中突然吵嚷起来。现在还在冬日,正是农闲的时候,有点事很容易惹来一群人看热闹。伯止自从家里出了事就不喜欢凑热闹,便打算待会再出门。
不想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竟到了自己门口,他心中一跳,害怕是不在家的次子也惹出事来。
果然是找他家,门外里典直着嗓子喊他:“伯止,你家伯黑在齐国,齐人接你来了。”
“伯黑?”伯止失态地打开门叫了出来,“他还活着?”
声音戛然而止,伯止高大的身子一抖,又缩了下去,门外站着两个军士,看发髻不是秦人,乡人恐惧又好奇地远远跟着指指点点。
那齐国军士拿着个纸订起来的本子,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姓名说一下。”
“还有我妻杜氏,次子伯实,伯黑之妻赵氏,伯黑之女伯荣。”
那人还不满意,问他妻子与赵氏的具体名姓,伯止只得一一答了:“杜夭,赵迎。”
“不是还有个女儿?”
伯止愕然,女儿都出嫁了,还算他家的人?但也不敢多问,老实答了,连女儿生的孩子都报了名:“牛末。”
齐人小卒这才满意的点头,拿了支奇怪的笔作了标记,进了门把里典关在外边,就在院子里随意一坐,道:“人对上了,我跟你详细说一说这件事。”
伯止用心听着,看样子不像是伯黑又连累家里,难道是伯黑跟着齐王起事立了功?
不过听下来,也不是这么回事。伯止有些微的失望——秦王都降了,他也谈不上忠不忠心,要是儿子能在齐军中立功,对他家也是件好事。可惜没有。
原来伯黑当初打伤人,流放劳役去了北方,齐王起事后定了新律,认为秦律量刑过重,当初殴伤并不重,也是对方先言语挑衅,因而已经服役的十三年足矣,便放了自由。伯黑如今在辽西铁官中做工,齐国已经将这些老家在外地的人口全部登记,跟诸侯国也已经说定,只要家人愿意,就可以搬去齐国与之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