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仲不由得生出了自豪和喜悦,喝着糖水傲然地说道:“那是,我们居庸县可不是小地方,早年还是秦的时候,学肥田都是学得快的,种地个个是好手。我们跟着农师用心种,哪有种不好的道理。不像外面那些懒汉笨猪。”
赵食其家里还有事,喝完了糖水就告辞了。将仲这才把两个儿子叫过来,想了想把小女儿也叫过来,先把儿子骂了一通,骂他们没见识,能做一辈子的营生让他个老头给占住了。
然后才耳提面命,叫他们在家要跟着乡里来的先生识字,女儿也要学。他听肥伏说过,有的工坊招女人。
此时民风还算开放,虽说女子地位仍是不高,但有如许钱赚,许多人家也不顾那么多了。哪怕只做几年,成亲时便辞了工不做呢,也能攒一笔厚厚的嫁妆。这还是原来的燕赵之地,要是换了齐国,过去就因为重商和纺织之女,国人又有东夷遗风,往往把长女留在家里不出嫁,招个女婿上门。长女便呼之为巫儿,乃至成为齐国独特的风俗。
所以现在齐国推行纺织厂,招女工比别的地方都容易得多。
把儿女都教训过之后,将仲忙忙地回屋,妻子跟进来关门,把钱拿出来数。两个人数了好几遍,心里喜滋滋的,不由又数了三遍。
过完了瘾,将仲还把钱藏好,嘱咐妻子捏紧了,别给两儿子乱花用,也别给小女儿乱添妆。现在好东西多,攒一攒再买个好用的农具,兴许可以添个铁锅。他在糖坊吃的炒菜,比家里的滋味足得多。
水煮菜他真是再也不想碰了。
他这趟回来也有重要的事跟妻子商量。
“跟我同屋住的那后生,叫李次,性子好,做活勤快,我琢磨把云说给他。”
妻子先是一喜,然后一呆:“云才十四岁,他肯等?”
“那小子刚分家,见识少,拿了工钱就去过县里一回,只晓得吃,大概还没想过。”将仲抹了抹胡子,嘿嘿一笑,“憨头憨脑的,分出来又没田地,肯定一直觉得自己娶不上老婆,我现在跟他说亲,他只会高兴。这老实性子,答应下来也不会反悔。”
妻子便问起李次家里,知道他家里兄弟五个,住在枣原里,又发愁起来:“离得老远,我家阿云嫁过去可见不着了。家里兄弟也太多……”
“分家了怕什么。”将仲老神在在,“你有没有盘算?他又没分到田,现在在糖坊做工,怎么还会回枣原里?以后成亲要么在县里住,要么干脆来我们乡里落籍……哎,这叫人家说嘴,还是在县里好。”
妻子这才安心,催着他早点请媒人去说媒,这样的好女婿别叫人家先一步抢走了。将仲摆了摆手:“我先试试他口风,然后再找人去他家提亲。”
两人又商议了一阵,妻子突然站起来:“馒还在灶上蒸着,险些忘了!”赶紧去端来,又装了小菜叫他搭着吃,垫垫肚子。
“玉米跟麦一样,磨成粉,农师说这叫玉米面,可以跟麦粉杂起来吃,叫二合面。做这个能省一半小麦呢,你尝尝。”
“香。”将仲大口咬着,“今年要是种了官府的麦,加上这玉米,咱家那一亩中田就能有七百多斤粮?两季粮,天爷耶,就是为了地力两年种三季也值,有两亩地就能养活一个人了。”当然,有一半得交税,一家七口人要是有十几亩过得去的田,用两三亩再种些红薯南瓜之类,都能想一想吃饱的事了。况且养地力的菽能榨油,现在也能卖得不错,怎么都亏不了。
齐国的田租并不轻,要交一半的粮食上去,但是免了算赋,对于无地的贫民和将家赵家这样的小户平民来说,实际负担是减轻了的。
且田租不再按田地收,过去灾年同样是收那么多。现在齐国按当年的收成来收田租,灾年自然收得就少,甚至可以免征。尽管还没遇上灾,但农夫们听到田典宣传时都不由松了口气。
更不要说如今收的粮实在太多,就是交一半,都比过去辛苦一年的收获更多。将仲自己还有一个月六百钱稳定的收入,这日子怎么想怎么让人安心。
将仲吃着吃着,抬手抹了把眼睛:“我们家将木没白死。”
第97章 人力资源
齐王的家乡故里淮阴城, 如今身份不一般了。尤其是都乡,齐王免了三年的税,百姓又极信任自家大王, 去年就拿了新麦种。今年改了亩制和斤两, 把好地坏地摊一摊, 亩产也有三百斤出头, 好地更是四百斤往上,还不用交税,全落在自家仓里, 喜得人合不上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