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有这样的便宜炒菜。
不说这些燕齐来的士卒怎么惊讶,韩信回到淮阴只觉得浑身舒畅,在外面还矜持着,入了内院就越走越快,一溜小跑进了内舍,拜倒在母亲身前。
林芦拉过他一阵揉,差点把他衣服扒了检查有没有冻伤,有没有箭伤。韩信尴尬之余也生出温暖之意,沐浴出来让母亲擦着头发,枕在她膝上久久不愿起来。
最后他是被林芦轻轻推醒的,竟是不知不觉中睡着了。
“你阿弟要给你接风洗尘。可真是,就不能放到明天,今天让你好好睡一觉。”林芦埋怨着,给儿子整理着衣襟,继续告状,“张先生家的女儿与我十分相合,她与阿武年纪相仿,又在一起读书,我本想撮合他们,让阿若来做我家新妇。不好先问阿若,我便先悄悄同阿武说了,可恨那臭小子直愣愣的,我问他,他竟然不愿意。”
林芦气死了,她都美滋滋地想了很久了,结果呢,臭小子就是不愿意。
“不愿就罢了,我还觉得他配不上阿若呢!”
韩信含笑听母亲絮叨了半天,知道自己不用接话。果然,没一会,林芦又想起另一件事,告诉他:“你阿父派人回来,说他在岭南走不开,让你们兄弟俩自己决定这里的事,还说你可以称王,不然他始终在岭南,这边你们行事不便。”
韩信低下头,想着怎么拒绝,父亲在,他称王,这算什么事?而且……
林芦叹了口气:“我看张先生给阿武的信里说过,你还是感念始皇帝的重用,不愿意么?”
“嗯。阿母,让阿弟称王吧,我做大将军就好了。”
“你这是乱来,有区别吗?平白添了麻烦。”
韩信气息一滞,艰难地摇了摇头。母亲说得对,其实根本没有区别,仅仅是他自己心里好过一点。而这样一来,长幼失序,他自己麾下将领难免不服,将来或许还会生出事端。
其实从阿武在淮阴起事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东海郡偏远,仅为楚国一隅,燕国已无有分量的宗室,不足为惧。唯有齐国田氏根深蒂固,不以齐王名义难以服众。我便称齐王吧。”
第78章 项氏借道
沛县, 刘邦亲自迎出去把张良接入县中,并安顿好他带来的三千人马。
张良有些长途行军的委顿,不过精神非常好, 比刘邦记忆中初见他时好得多。他心里奇怪, 等吃过接风宴又休息了一天, 单独与他见面时就问了:“子房这样高兴, 是伯南愿意复立韩国了?”
不说韩信还行,一说张良就沉下了脸,几乎没让刘邦插话的抱怨起来, 叭叭叭数落了一通。说了一半他才觉出失言,叹道:“我前前后后暗示许多回, 他跟我装傻。我明说了, 他还在犹豫。若不是东海君在淮阴起事,他怕韩夫人与东海君这边遇险,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再拖下去,他就该为秦国出兵平乱了!”
刘邦大笑,安慰他:“韩信用兵天下无双, 做事嘛, 你不要气, 气坏了自己吃亏。”不过他倒是心中微惊,张良这口气, 倒像是把韩信当晚辈看了, 不怎么像当作主君的样子。哪天他立的韩王要是坏了事, 张良可真不一定会来投他了。
“我不气。”张良自我安慰, 饮了口酒, 继续道,“韩公也没有复立韩国的念头, 所以我借了三千人离开,去寻横阳君。等义军占了上风,便请立横阳君为韩王。沛公,你如今有何打算?”
“我嘛,我看以后是韩氏还是项氏占上风,谁占上风就投谁。”刘邦摊开手,很无赖的模样,但说的是大实话。
他起兵于沛,在魏地攻略,就目前的资本是不可能跟章邯相抗的,所以他根本没想着凭借经验去占领更多的地盘,更没动过东海郡和齐国的脑筋——开玩笑,他可不想跟韩信在战场对上,更别说韩信现在有多少兵,他现在才多点人马。
以后怎么样,再说呗,他挺想得开的。
张良并没有久待,他怕项氏与韩氏起冲突,于反秦大业不利,找到公子成之后,就将三千兵马与公子成一起托付给刘邦,自己远赴会稽去见项梁。
在此之前,韩信已带着钟离眜去了历阳。如今守在历阳的就是庄婴,主要将领也是庄婴的一帮游侠兄弟,原先开了油坊的钟央也在其中。
虽然驻守在历阳,但他也听了一耳朵的长公子几个月拿下燕国齐国的神奇事迹,见面便真心实意地称赞起来。韩信略讲了几句战事过程后,岔开话题,询问会稽郡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