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第一个炕晾干了,这几个人也合作弄出了一个土炕,继续放着晾干。
“乡亲们,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啊。”苏师傅说着,招呼人把木柴搬进来,塞进炕洞里点火。
“盘好的坑要用火再烘一烘。不过你们待会就能感受一下,这玩意绝对是北方过冬神器,千年不衰的那种。”
苏师傅说着听不太懂的话,又等了一会,在几个徒弟中看了看,叫年纪最大,四十多岁看上去已经是个老人的赵食其:“您来试试,别真坐上去啊,还没干透呢。”
赵食其有点抖。他已经看出来这东西的用处了,原来留出来的那曲里拐弯的空处是为了让烟走,怪不得叫烟道。但能派多大用场呢?他得试试。
先用手摸了摸,众人都眼巴巴看着他,赵食其兴奋地点了点头:“暖和!”他不敢用力真坐下去,虚虚地搭个半个屁股,比手摸上去更明显,那热气已经烘上来了,全身都暖和起来了。
虽然得耗柴火,可是人舒服了。赵食其立刻做了决定,只要明年缓过来,收了粮食,他就在家盘个炕。最冷的时候顶不住了,就烧炕!
这下他们知道要做什么了,学得更加用心起来,都存了要给自家弄一个的心。不过他们一起学着做的那个炕过了几天点上火,一半热一半冷,苏师傅大笑,说第一次做,学得还不错。
赵食其羞愧,晚上睡觉都在琢磨着盘炕的道理,很快就第一个出师了。
苏师傅爽快地给了他任务:“咱们不等,谁先学会谁开工。六十钱是官府给的基础工钱,今年是第一批,物以稀为贵,一个炕我们收五百钱,你们另拿一百钱。早出师早开工啊。另外,本来一个人就能盘,您年纪大,带个人吧。正好带上你儿子。”
赵食其坚拒:“让他学,学会了自己开工。”一个炕一百钱呢。
苏师傅让他逗乐了:“就先跟着你打下手,你自己教他,出师了来我这接任务。”
辽西郡早就用上了,也培养了不少会盘炕的高手,但上阳郡还没会呢,苏国庆带了一批工匠分到各县,任务就是教会更多的人这门手艺,更好过冬。
赵食其干劲十足,这家炕还晾着,就去另一家先开工,一个月下来,在县城挣了一千钱回来,可气是儿子又多学了几天才出师,那时候出师的也多了,接的活就少了,只挣了五百钱回家。赵食其就是气,要是赵至多用点心,跟他一起学会,父子俩都挣了小半头牛回来了。
毕竟已经是冬天了,再等炕盘好晾干,冬天也接近尾声,没那么冷了。只有不在乎钱的人家才会赶着第一批盘炕,最后十几二十来天也要过得舒舒服服,乃至早春的寒气里也要在炕上度过。像赵食其这样的人家,就是羡慕,也会攒钱等下一个冬天再说。
不过一个屋盘一个炕,县城里的贵人,光是一户人家少说也要四五个炕,有那妻妾子女多的,更是十个往上也打不住。
所以直到冬天快要过去,他们才渐渐没了活干,解散回家。
赵至不知道父亲怪他少挣了钱,一路上还特别乐呵,赵食其本来生着气,看小儿子这活泼模样,也慢慢高兴起来。走着走着,突然说了一句:“你仲兄送回来的麦种,说不定还能多收几斗粮食。”
“对对对,这官府明明可以自己把钱赚了,还叫我们去。阿父,因为仲兄给燕公作战,才叫我们去做活。这种子,定然也是好的。”
“嗯。”赵食其心中生起了期盼。这麦子啊,五月就可以收了,若是能多收几斗,他要给赵昌写信,叫他好生给燕公卖命,不用总想着家里。
他想起招人学盘炕干活的时候,小吏叫着家里有人投军才优先录取。当初赵昌换的种子送到家的时候,似乎也听小吏提了一嘴,辽东辽西全数发了,他们这不够,才紧着投军的人先给。当时不曾在意,现在想想,说不定还真的是优待。那些已经种下的麦种,应该真的很好吧。
燕地数郡这个冬天,有人收获了温暖,有人收获了铜钱,也有人收获了自由。
曾景带了一批人搞了好几个通宵,连着加班半个月,将官府的隶臣妾和刑徒都梳理了一遍。首先得到自由身的是那些因为父母亲人犯罪而被连坐的可怜人,有人甚至是因为祖父那辈犯事,一生出来就是小隶臣妾。
然后是那些根据秦律而判,虽有罪但判刑过重的刑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