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投效韩公的女子李姬便也要除隶籍,将隶臣妾中被恶政所害者,均放为良民。魏尚大为头疼,请她过来商议,问她人都放归,官府的活谁来做?
李虹便建议,那些几代为隶,无处可归的隶臣妾们,从此便是工户和农户,继续替官府劳作,但官府依工付酬,岂不两便。
两便没看出来,耗钱是真的。魏尚气不打一处来,不同意,还觉得果然妇人不识事,将她斥责一通,驳了回去。李虹也不生气,只找韩武又说了一遍。韩武想了想,跟她约定,这事缓行,一两年后府库钱财充足,再做不迟。
但他也将这些隶臣妾都交给了李虹,让她安排。
韩武自己在忙另一件事。
淮阴县,城门口排了长长的队伍,牛车一辆接着一辆,车上堆着麦。没车的人只能自己用袋装了背过来,此时也放在地上,擦着汗随着队伍慢慢挪动。
韩武还没拿下郯县的时候就出了布告,让农人拿自己收的麦,去官府换麦种。新出炉的东海君韩武放出话去,这是他与农家弟子培育了数年的麦种,极为高产。只是每年都需重新育种,叫田典隔三日就在本里敲锣喊上一圈,不可留种,明年再拿小麦去跟官府换麦种。
起事的时候已经快到冬小麦下种的时候,不早点发下去容易误了一季收成。
韩氏的名声在东海郡极为好用,他说有高产麦种,农夫毫不迟疑,背着扛着也要抢着排队,生怕来得晚了被人换完了,自己明年少了收成。此时正是冬小麦播种的时候,赶紧换了,也好立刻播下去。
其实这种子都是系统仓库里拿出来的,韩武看过介绍,说这是杂交品种,虽然可以留种,但三到五年后仍是会退化。李虹给他选了这种,他不明白,还曾求教过。
李虹也是把种子目标和介绍复制出去,开了许多会才确定下来的品种,她跟韩武解释:“育种可用官田。这些隶臣不是无处可去吗,正好转变为农业工人,棉花的新品种也一样,我们把原来的隶妾顺势收编到棉纺厂,人力只嫌不够,根本不怕没处安置。”
亏得韩武这些年学得勤,不然当真听不懂。不过他知道术业有专攻,他在自己时空的话,没满二十还是个宝宝呢,才学完基本的功课,这些事就由他们安排吧。
李虹其实还有话没说。麦种和明年的稻种都是杂交品种,就不怕流出去。韩武不在乎这个,他自己也是平民,有几分悲天悯人的念头,一心想把先进的技术和种子都扩散出去。
李虹和她背后的组织想得更远。韩川一家想做的事是好事,但自发的扩散太慢了,要推动生产力,普及教育才是关键。而以这个时代人们的缓慢节奏,那要等到哪年去。
他们还想多兑换点技术和理论呢。
所以只有韩川夺了天下,才符合大家的利益。李虹选的种子是系统那里的星际时代改良过的,不但高产,对化肥要求也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这个时代种下去会减产,无法达到上限,但仍然高出现在的水准。其他势力弄去也没用,会退化得很厉害,与当今水平差不多,要偷就偷好了。
这不仅仅是为了不资敌,更是为了吸引底层百姓的支持。
李虹填写了选择理由提交申请之后,系统还反馈回来推广麦种任务的任务奖励说明。这是意外之喜,李虹没想到竟还能将实物从这个大家心知肚明的“游戏”中拿回去。虽然不是大家平时吹牛聊天时说的什么宇宙飞船和高达机甲,但这样的良种对他们那个时代的意义可一点也不小。
她已经迫不及待地从种子目录中寻找起明年要种的水稻来了。她得挑个他们也需要的品种拿回去研究。
在东海郡,凭着韩川留给韩武的名声,换种之事进行得很顺利。但在燕地,这件事就有些麻烦了。
秦国官府并没有给韩氏扬名的义务,辽西辽东还好,到了渔阳、上谷、广阳这些郡,韩川的名气就不那么管用了。农夫倒是知道官府有好种子,但传来传去,只说是有人种出来的,至于种出来的人姓甚名谁,那就没几个人知道了。
曾景没让人来换麦种,也没有免费发放。
“免费的东西谁不要,但没种过的有几个敢种,发给他们,至少一半是拿去吃了,最后还拿自己的麦去种。换也没多少人愿意换,都想看看,明年再说。我们也不要急,官田先种下去,他们看到效果,自然肯了。另外在军中宣布,士卒可以换种子回家种。只要有几个肯种的,明年本地人就知道给韩氏当兵的好处了,到时候麦收了给他们新的玉米种子,教他们种土豆,肯种的人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