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满是皱纹的脸上现出了焦虑,他以前恨秦人,现在也恨,但没那么恨了。最近这一年的日子难道不好吗?秦人在山那边种地,他们在山这边种甘蔗,榨糖卖给秦人,换来许多好东西。以前他的寨子里连陶器也不多,人们砍了竹筒装饭吃,他和首领这种身份,吃盐都要省着。
现在呢?他捻了一点霜糖放进嘴里,品尝着甜蜜的滋味,叹息着:“我们会准备。我让人去找国主,你回去有什么消息,再递过来吧。”
牛达点了点头,他不能久待,这就告辞了。
回到他和洞咕休息的屋子,洞咕正等着他呢,两人小声把情报对了对,洞咕奇怪地问:“你是不是跟他们说了什么,我这次来,看见他们瞧我的样子很奇怪。”
牛达疲倦地喘了一会,想了想,虽说他跟巫和首领都讲过,不要在洞咕面前提,但是洞咕这一点不知道,万一真对不上话露了馅就坏事了。
“你耳朵伸过来,不能生气,更不能打我。”
“我怎么会打你。”洞咕说着,凑过耳朵,然后变了脸色,捏紧了拳头,半晌才恨恨地放下来。
瓯人想要稻种,想要一年也能种两季水稻,想要和秦人一样的丰收。他们种的稻子,一季的产量才有秦人一季产量的一半,更不要说双季了。错开时间的早稻、晚稻又不是天生的,也是需要人培育才有。韩川是拿来现成的种子,瓯人到哪去弄。
新的耕种之法已经借着交易的队伍在各个寨子间传开,秦人并没有要求他们保密,他们也乐得帮助自己的族人。这也使得去交易的夷人不再被视为叛徒,而成为受欢迎的人。
但是稻种难得,出来时每个人都要脱光了打散头发下水,然后换上一身秦人提供的衣服,回来后再脱了换回自己的。所有的货物乃至路上吃穿用具,都是秦人提供。
根本没法将稻种带出来。
可是牛达做到了。
他告诉首领和巫,多亏了洞咕想要帮助族人的心,他把稻种装在细竹筒里封好,然后塞入了洞咕的体内,没有让秦人查出来。
至于怎么塞入体内,那也只能有一个办法了……所以请他们千万别在洞咕面前提到,免得他羞恼不想活了。
洞咕当然没有这样做,所以越想越恼,不能打人,只能狠狠捶了下地,以示自己的不满。
“这样他们才会更相信你啊。”牛达加了一句,终于让自己的肚子挨了一拳。
第63章 功成名就父赐字
秦军即将出兵的消息一旦被泄露, 各个寨子有意打听起来,几乎就已经不是个秘密了。商队里的人未必有意泄密,但他们密集居住在桂林县, 就算自己家人没有从军的, 也总有邻居和认识的人在军中。被族人问到, 随口聊起家长里短的琐事, 情报汇总到如今的瓯雒国新首领桀骏那里,就几乎已经是明牌了。
“秦军又要开战了。”他皱紧了眉。
先前的胜利并没有给他带来轻松的心态,更不会让他因此而骄狂。实际上秦军若是不出兵, 他也愿意继续拖下去。
因为瓯雒国如今的状况远不如秦国君臣的估算。当初死伤两万余,是秦人根据俘虏和尸体, 根据经验推测出来的。
而实际上他们因为医疗救护的条件太差, 比不上秦国曾经的对手,加上火热湿润的气候更容易使伤口产生炎症,所以带回去的伤者死得超过秦人的估计,最终死亡人数并非秦人估计的两万出头,而是两万五往上。而活下来的伤员里头, 还有许多残了手脚无法再作战的人, 战斗力损失都快有三万了。
征兵也不顺利, 不说秦国已经占领的土地切实损失了人口,剩下的人里, 能作战的勇士上一次已经征来了。并不是剩下的人里没有青壮, 而是再征走更多人, 就没人耕作了。于是各个寨子首先就不愿意, 瓯雒军自己也不能杀鸡取卵, 让自己没了将来能供应的粮食。
再者,现在他们对秦军的胜势, 至少一小半的原因是因为秦军过去的暴虐。而现在秦军采用了怀柔政策,各个寨子都跟秦人做起了生意,如果他再强行征兵征粮的话,这些被征走了青壮无法生存的寨子反过来帮助秦人都有可能。
从情报来看,秦人竟然在那些掠去的人口里征了足足四五千人,桀骏一边为那些叛徒切齿,一边无可奈何的承认,秦人可以从外地调粮养活兵卒,秦人也可以让更少的人口耕地养活自己,而他做不到。
所以原先的五万军队,一战惨胜,仅余两万,补充至今,也不过两万五之数。这要如何应对秦人的大军呢?之前从商队口中打听到,他们做奴隶的时候很多人都被送去在两条河流之间开凿,要把它们挖通,让秦人的粮食和装备可以直接从水上到他们口中的桂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