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后春日(66)

嘉图心里一百个不愿意,“我十点半跟车展主办方有线上会,研讨会细节还一堆没敲定呢。汪姐今儿不是来了么。”

小汪是金融版块责任编辑。平日采访报道大家各司其职,除非如车展这等专题亦或谁有个头疼脑热缺席,一般不会临时抽调。

“别人都怕关系网织不到自己这儿,就你躲着走。”主任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这人家是来出差,被小汪好说歹说截过来才同意采的。行业新星,青年才俊,部里一堆小姑娘都凑热闹想旁听。”

嘉图哭笑不得,“那谁愿意听谁去呗。”

“小汪说人家特意提了陈应教授,是不是你爸带过的学生啊?”主任摆摆手,“具体我没过问。总之我建议你去打个照面,留个联系方式,往后这些全是资源,指不定哪天就用到了。”

嘉图沉思一瞬,应下来,“好。没别的事儿我先去干活了。”

她知主任好意,更重要的是,她太想知道他人眼中父亲的样子,哪怕一丝一毫。

然而差五分十点当她推开小会议室的门,大脑霎时间空了一下。

恍若隔世——这是空白后闪现出的第一个词。

姜然站在窗边,白衬衣,黑色西服套装,如同他们第一次见面——在学校西门的学友超市,那时她几乎一眼认出这位“网友”,她说你穿得好正式啊。

“嘉图。”姜然笑了笑,像对待一位久违的老朋友,他走近看她,“眼睛又发炎了?”

会议室并无其他人,桌面摆着两台笔记本电脑。

嘉图忽然意识到自己今日的装扮,黑框眼镜,因为起晚妆都没有化,衬衣在里面,应该看不出未熨烫的褶皱吧,偏偏还穿了双不合脚的短靴,鞋号偏大又懒得退,一双脚在里面框框当当显得愚蠢无比。

“这几天有点起泡。”她推推眼镜,略带局促地问他,“什么时候来的?哦,什么时候回来的?”

研究生毕业,姜然在上海一家金融机构谋到职位。一年后他申请到美国一所名校的 MBA,签证、辞职、出国,所有所有快得不像话。

“你是真把我屏蔽了啊。”姜然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她脸上,“回来好几年了,现在还在上海。昨天到的,有家做医药的企业做上市辅导,我和我同事过来出差。”说完这话,他顿了顿,“你一点没变。”

小汪在这时手端两杯咖啡进来,极为周全地打招呼,“茶水间一到早晨就排队。姜总,这是我们专栏板块的编辑陈李嘉图,四字名字,好听吧?”

他的头衔已变成姜总。可在过去的那些年,嘉图生气时会怒目而斥“老姜”,撒娇时会晃着他胳膊叫“学长”。

青葱年岁总顾不上未来,固执地坚信眼前人就是意中人。

“好听。”姜然接过杯子道谢,喝上一口皱了皱眉。

他乳糖不耐受,从前误食牛奶就得一直跑厕所,而公司的咖啡都是含奶制品的速溶。

“我去拿点水。”嘉图实在看不过眼,也怕临时出乱子扰乱采访计划。

“别了,我去吧。”小汪朝她使个眼神,“说起来姜总跟你还是校友呢,金融系的大师哥。你们先聊着。”

会议室的门再次关紧。

嘉图拉把椅子在他对面坐下,一时间两人都无话。

前任相见,如同陌生人初遇重新被介绍名字、履历,过往那段关系成为仅有你知我知的秘密,而让秘密被封存是当事者们不言而喻的默契。

“家里都好吗?”姜然问。

“挺好的。”

“我和小汪说我上过陈应教授的课,印象很深。她就说有个同事对陈教授的理论做过透彻分析,回头介绍认识一下。”姜然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我一猜就是你。毕竟这么久了,也不知道你有没有换工作,还在不在这里。”

知晓一位故人的现状其实并不难,联系方式还在,有共同朋友,探听一番总会有收获。可姜然没有那么做,就像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能见就见,不见便也罢了。

嘉图完全理解。她不觉得姜然虚伪,也并不对此有气馁或感伤的额外情绪。

已经分开多年,刻意实则是一种打扰。

“什么时候回去?”嘉图问。

“我呆一周,之后去厦门有另一个项目。跟我一起来的同事会留得久一点。”姜然挑眉,“除了问来就是问走,你这可不守待客之道。”

嘉图抿嘴一乐,“你们出差这么多?”

“现在好多了。刚开始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都在外地。能记得家在哪儿就不错了。”姜然打量她的神色tຊ,“晚上一起吃个饭吧。”

“今天不行。”袁天磊约过她太多次,再推就真有点拿腔拿调了。

上一篇:回到夏天的法则下一篇:三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