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夏天的法则(86)

她当然知道,那位老同学在嘲笑她的是什么,但她无法反驳。她的高中时代,就是她人生中最高光的时段无疑。之后的每一点时光的流逝,都是在把她推向自我认知只是一个平凡人过程。

而现在,此刻,好像看上去是高三生活中平平无奇的一天。她刚完成一场顺利的考试,天气不冷不热,没有什么特别的惊喜发生,也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平和地走到了在学校一天将尽的时候,她走在学校里她最喜欢的香樟道上,她的朋友在自习室等她,而他们将要一起回家。

她在这一刻突然意识到,这平平无奇的一天,以及有事或无事发生的高三的每一天,都会是她未来认知里,无比怀念的人生高光时段中的组成部分。

她想要去弥补和保护的自己的十七岁 ,她小心翼翼避免受伤的十七岁,担心自己不够快乐的十七岁,除了遗憾、伤心、压力和高三的辛苦以外,也许给了她比想象中更多的力量,在之后自己趋于平凡的人生中,慰藉着她:人生也曾经有过以为自己会光芒万丈的日子。

都说人在记忆里,会把过去美化。但真的回来之后,她适应得飞快。她所有具象的烦恼,紧密的日程,比十七岁更努力的每一天,其实都只是因为她还没有把这段日子打通关。更准确地说,是因为她没有通关记忆。

一旦她获取了通关记忆,那这段看上去让人生畏的高三生活,对她来讲,其实与高考之后的那个暑假无异,甚至与在单身公寓看江上夜游船的一个个晚上无异。

唯一不同的是,她眼前不再被吊着一个名曰未来的胡萝卜。

在丧失未来可能性的想象下,她可以完全关注此时此刻自己的感受,而不用去想对未来的影响。如果有机会,能把她人生中的这段时间,一遍一遍地过得趋于完美,这对于她来讲,完全是一场极为符合了她的喜好的,那种可以让她在限定在一定难度时把熟练度打到百分百的游戏。

在这种情况下,比起担心循环是否为真,她更有可能担心循环是否为假。

站在自习室门口,看着已经先到的林菽和季晨,夏沙完成了这场自我认知的推论。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唯tຊ一的问题是,那些她没有记忆的可能的循环周目中,她是花了多少时间达成这个结论的呢?

这不像是一朝一夕能得出的答案,她虽然没有记忆,但她能感受到,一些过去闪回在她身上留下的沉淀。好像是那些她不记得的沉淀,让她这次迅速走到了这个结论上。

那些她不记得的循环记忆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脑中盘桓着这个问题,夏沙定了定心神,向她的朋友们走去。

不管答案是什么,她都会过好眼下的每一天。

第64章 64.江河入海

真正和柯木坐下来聊天的时候,已经到了第二次月考结束后。

漫长的十一假期和运动会的放松,并没有阻止考试的脚步,只是让他们更加前松后紧地忙乱起来。不知为什么,在感受到自己也许不是第一次循环的可能性后,夏沙考试的心态反而稳了下来。每天照常上课、做题、复习,中午去自习室,放学去阅览室,按自己做的时刻表赶公车,每天把自己收拾清爽。

她甚至还在早上保持了和尹松的晨跑,有一些多巴胺上瘾的症状,因为早上必须的早起,所以晚上必须要早睡,躲避在夜晚特别是凌晨的那段特别容易低落的时段。

早上跑步的时候,她会想起还考八百米的日子,体育老师会给他们两次考试机会,一次预考,一次正式考。通常大家都会在预考的时候跑出更好的成绩,因为心态轻松,觉得失败也不怕,还有第二次机会。

“还有机会”,比起孤注一掷,是动听得多的词语。于是,在第二次月考,这个她记忆中的滑铁卢的坎上,夏沙再也没有刚回来那段时间里那样小心翼翼的紧张。

高三的日子,滑过的是很快的。特别是在以考试计数的时候。周考、月考、半期考、期末考,到下学期的一模到三模,日子数着数着,就到了尽头。这样的日子,她是熟悉的,时光的缓慢和澎湃,都在同一段河流中同时演绎。

在夏沙记忆的河流中,第二次月考是她高三的一条分界线。一道堤坝在这里拦腰而落,高三的真实与残酷,从这里才真正开始。在此之前,都是她刚到文科班时的蜜月期。

刚回来时,她不太能准确地判定抢卷事件上演的时间。但随着时间临近,她已经清楚地知道,就是这里了。

历史考试那天,看着语文老师作为监考走进教室,夏沙有一种行船至此的感觉。

上一篇:女娲之死下一篇:门后春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