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一年呢。夏沙当时努力回想了一下,应该是高中老校区被拆的那一年,那时她因为这个消息,搜了一些新闻和资料,才关注到领导层的变化。那一年,是 2011 年,她刚从学校毕业,半年时间在学校,半年时间刚进入工作,身上还有学生气的一年。
夏沙一直都在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柯木比她更熟悉回来之后的这个地图。
在柯木首先问她是不是“也是”高考之后回来的那次,夏沙默认了他给自己的这个解释。十八岁的柯木,当然比二十五岁的她更熟悉十七岁时的地图。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忘却,所有记忆都还新鲜。
但这很难解释,柯木一直对她有的那种看戏感,像是一个手握剧本的人,想看看一个刚闯入的人,能自由发挥到什么模样。
他对夏沙,先是主动暴露,再是约见嘲讽,后又变成想帮助她完成遗憾。这个人设的转变,也很成迷。夏沙觉得,最开始时,他对她完全是说不上好感的,后来又这样愿意配合她,与其让她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不如让她相信柯木的行为符合他的利益。
或许是因为柯木对地图的熟悉度,让夏沙早就有了猜测。柯木把她往芦苇前面的那一推,时机、站位、角度和他的笃定感,都不是一个只旁观过一次的视角。在分析出柯木不是高考回来的这个信息后,夏沙立刻可以进行的推论是:柯木已经循环了不止一次。
具体几次,她还不清楚。但在他经历过的循环里,他一定是试过了他所想要的可能。
非常保守的猜测,按年份来看,她是 2013 年回来的,2011 年回来的他,这次是经历第三次循环。
但这个推论,和她做过的奥数竞赛题一样,这只是一个题面上普通人会做的推论,和真正的选项也许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柯木循环的次数,按理来说和她没有什么关系,但夏沙刻意隐藏了自己真正的不安:如果柯木的循环不止一次,那就意味着,她的这次的高三,也有可能不是最后一次。
但她当时,还并不是那么慌。因为她意识到,柯木这样想顺着她的心意来,满足她所有未完成的心愿,那就意味着熟知地图的柯木认为,按夏沙的意愿来过这一遍高三,是这一次正确的尝试。而正确,则意味着通关。
夏沙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去戳破一个费尽心思想满足她愿望的同伴。她要做的,只是好好想想,自己还有什么可能的遗憾,尽力地去补足就可以了。
也许还会比以前,更坚定、更大胆、更随心所欲。她并不害怕这样的推测。
但此刻不同。
比起发现柯木不是十八岁回来这样大的爆点,此时看似不起眼的 déjà vu ,直指了让她更恐惧的可能。
如果她也循环过不止一次怎么办。
第61章 61.新鲜的她
第五圈、第六圈……第十二圈。夏沙一圈圈的看着朝她奔跑过来的柯木、季晨和齐默,夏沙脑子里像是宇宙间星河翻转一样,时间和空间在她的感受里交叠错置。一时觉得这场景她见过,一时又觉得这是此时此刻她正在经历的现在。
她性格里,天生有两面。一面是悲观主义,凡事都不免往最坏的地方想,如果有什么事发生,就算是不好的,也一定要追根究底去探查个完全。另一面,是知难而退的逃避,在知道事情可能不会如她意的时候,她会回避去面对。这看上去矛盾,又在她身上确实存在。勇敢和逃避交织在她身上,推动着她在人生中的一次次去知道真相,然后去消化这个真相给她的影响和伤害。
人生中,有没有不知道反而比较轻松的时候呢。
她有时会有这样的想法,特别是工作之后,少年时的意气渐渐消磨,性格里逃避的那一面渐渐占上风。在日子自觉痛苦的时候,她学会了很多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来麻木自己的感知。有些事如果不知道,其实也不会有什么关系;但知道之后,人会觉得很痛苦。如果迟早是要逃避的话,那会不会一开始不要去深究会比较好一些呢。
站在跑道边上,脚下的塑胶的回弹感是那样清晰,衬得二十五岁时开车在梦海大道上的那个六tຊ月高考季,更像是梦境。
而带给她怀疑感的这些闪回的既视感,连梦境的碎片都算不上。
她也可以忽略掉这些碎片,继续高三的生活,走到结尾再看,或许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可能。但眼下,大概是十七岁的日子过得太久,身上那种少年时追根究底的意气,又不免躁动起来。
如果这不是她第一次循环,那她为什么没有记忆呢。
她并不指望靠这些不知什么时候会随机触发,也携带不了什么信息量的 déjà vu 会给她太多的帮助。柯木的记忆显然是完整而清晰的,只有每一次记忆的继承,循环才有意义,不然大概只会把同样的一段时间用同样的选择去过无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