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不仅刘茂秀听呆了,连刘氏都瞪起了眼睛。
刘氏半信半疑地问:“你说的是真的?”
“娘不信就去问外公。”邱静岁靠在马车壁上,不想再解释。
刘茂秀突然拉起她的手:“我替禹城百姓谢谢你。”
“这事……”刘氏停顿了一下,也说,“你做得对,好孩子,娘回家就去信跟你外公说一声。”
马车到了家,刘氏和刘茂秀下了车,邱静岁却没动弹:“我颜料用没了,想去街上采买些。”
“大冷的天,叫媳妇们去买吧。”刘氏道。
“她们不懂颜色用料,买回来的不好用。”邱静岁道。
“那你去吧,早点回来。”刘氏急着去写信,妥协了。
“好。”
道上商铺开门的寥寥无几,各家门前不时有人出来扫扫雪,或者往地上倒些炭渣沙石,邱静岁下来慢慢走着,东看看西看看,珍珠问了两遍她要去哪个书斋,都没有得到回答。
珍珠看着行走的方向,心中有了猜测,便不再询问。
逢金两个字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邱静岁放慢了脚步。
距离铺门口越来越近,她看见门是开着的,还有个店小二在门口卸货。
二楼窗扇似乎是半开的,只是不知道上面有没有人。她越走越慢,最终站定在店铺面前,只是半垂着头,没有朝里面去的意思。
似乎过去了很久,但她知道这只是自己的错觉而已,因为掌柜的还没有注意到她。
她深吸了一口寒凉的冬气,转身继续往前面走去。
“小姐?”珍珠带着疑问的语气说着。
“去前面的书斋看看,再买些消寒图回去打发打发时间吧。”邱静岁袖着手越走越快,声音也飘散在了寒气中。
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自己去面对一切,就不能再依靠其他人,自己的未来连生死都不能明,又怎么能耽溺于感情呢。
——
晚间梳头的时候,刘氏派人来叫,邱静岁来到内室,发现刘氏一个人正靠在榻上发呆。
“娘,这么晚叫女儿什么事?”
刘氏回神,指着让她坐在自己面前的绣墩上,严肃地看着她,沉声开口道:“娘问你一件事,你要如实回答。”
邱静岁垂眼扯扯嘴角,模棱两可地说:“娘问便是。”“你跟陆世子,是不是闹翻了?”刘氏抓住了女儿的手。
被自己亲娘问这样的话,邱静岁第一反应是哭笑不得,然后是莫名的有点委屈,这种情绪复杂得难以用言语说明,但却让她红了眼眶。
她轻轻说:“从来就没有您想的那些,又谈什么闹翻不闹翻呢。”
第80章
“好, ”刘氏缓缓点头,摩挲着女儿的手背,“这样也好, 他们家门第太高,你嫁过去未必就过得开心, 爹和娘从不求你攀高枝, 只要你过得平顺比什么都强。”
平顺,这对她而言真是最奢侈的两个字了。如果能这样, 让她剃度为尼都情愿。
“等下月你哥哥迎完亲, 就要张罗你的事情了,咱们娘俩说话,不用顾忌,你说说你中意什么样的, 娘心里也有谱。”刘氏放轻声音,贴着女儿问。
邱静岁抬头越过刘氏的肩膀向窗外看去,透过窗户纸,空中高悬着两轮皓月辉光淡淡, 一如千年以前。
公冶来是否也曾对着这片浩渺的夜空、皎洁的月光, 观星思量?
刘氏催促的声音传入耳中,邱静岁收回目光, 用绝对冷静、没有丝毫感情的声音吐露道:“公冶文。”
——
读完从周王府借来的书她只用了寥寥数天, 看完她后的当天晚上,她半夜入睡的时候, 突然感觉自己的心像是被一个榔头从下往上狠狠地敲打着, 似乎都能听到“砰砰”的击打声, 震得她几乎立刻便清醒了。
但醒来以后却发现那只是自己的错觉,恍惚之间, 她觉得方才好像梦到了什么,而且应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梦才对,但她却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连躺下再续前梦都做不到了。
虽然记不清情节,但是梦里的人她却隐约有一种印象,那是公冶家的人。
或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这个梦同样提醒了邱静岁,她决定明天就去找一趟公冶文。
贸然去公冶府不合适,好在当初她和公冶文有过交集,并建议他去白云道观收集八字,所以次日一早,邱静岁便顶着寒气出了门,往半山的道观上去。
年底各家各户或多或少都有准备,有闲有钱,到处寻消遣的也不少,求佛拜道更是国民活动,因此别看天冷,路上人实在不少。
邱静岁带珍珠和雪薇在山脚下吃了顿热汤饭,暖和了身子,便继续出发往山上走去。
路边有摆摊卖年画、门神、对联的,她看着字写得好的买了四五副,那店家是个中年书生,赤贫的模样,见她买的这样多,高兴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