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年前江允臣就见识过闻元澈的本事,不会被他纨绔的外表给骗了。
巡抚府的门外围满了金羽营,他插翅也飞不出去。
闻元澈是当朝皇叔,更是摄政王的好友,有他在手中,江允臣就多了一些同朝廷谈判的筹码。
江允臣觉得自己不过是想多要些钱财粮饷,朝中却屡次与他为难。
他并没想过要推翻闻家的政权,只是西南过于贫瘠,他想同朝廷多争取些好处。
闻元澈想硬闯出府,被守卫拦下了。
“还请王爷不要为难属下,现在整个西南戒严,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您还是待在府中为好。”
这时候闻元澈才敢肯定,江允臣是准备反了。
他必须得提醒钟离粟早做准备。
金羽营不算什么。
但是南方一乱,所有的粮饷兵力都需要用在镇压内乱上。
北方和西域不会放过这个蚕食大祁的机会。
到时候烽烟四起,再想镇压就难了。
江允臣虽限制了闻元澈出府,闻元澈想见他的时候,他还是答应了。
闻元澈进了江府,才发现江允臣的私兵快要赶上半个金羽营了。
难怪朝廷多少赈灾粮拨下来都填不饱江允臣的肚子。
大祁近几年国库空虚,五大营都节衣缩食。
江允臣这里倒是兵肥马壮。
“江兄真是豪情壮志啊,只是这点兵力想要谋反恐怕不够。”
闻元澈对江允臣还算是了解,他并没有谋反的心思。
不过是想仗着西南地区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向朝廷讨一波好处。
逼迫朝廷认下他这个西南的土皇帝。
可国库不允许,安之也不可能答应。
出兵剿灭叛乱是迟早的事。
江允臣还以为钟离粟是十年前那个刚刚执政必须得依仗他的少年。
没有想过他屯兵的这些年,钟离粟也没闲着。
对天下布局更为得心应手。
江允臣豪迈的笑了一下,闻元澈一个俘虏,他没必要向闻元澈解释自己的计划。
“王爷别紧张,臣自有安排,如今大事将起,唯恐招待不周,王爷还是待在府中,不要乱走。”
江允臣说的无礼,闻元澈也不恼。
“大人这边这么大的动静,不知道金羽营陈玄陈统领那边是否收到了消息?”
此话一出,江允臣的几个亲信纷纷笑了起来。
一个副将模样的人说道:“王爷恐怕还不知道,金羽营早就不姓陈了。”
他旁边一个略显年轻的白袍小将跟着说:“就是,有江将军在,谁还认识陈统领。”
看来,江允臣接管西南势在必得,这场仗,不好打。
不知道钟离粟会派谁带兵前来,还是说,亲自披挂上阵。
“半个月前,本王送往京城的折子,江大人可见过?”
“折子?”
闻元澈的话再次引起了哄堂大笑。
“西南地区,所有的馆驿都被将军控制了,从这里起,到青山,连只鸽子都飞不出去。”
难怪。
安之收到自己的折子不可能没有动静。
闻元澈想知道的事已经问清楚了。
江府一直没有动静,估摸着送信的小童也顺利的躲过了江允臣的围剿。
希望他能顺利的走出西南,将密信送出去。
朝中收到西南传来的密信,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江允臣若是有反的心思,必然早就做好了准备。
朝中一片哗然。
不知道南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江允臣安居西南还好,若是他把手伸到了南方,战事一起,必然会影响南方的粮食产量。
南方是大祁的粮仓。
一旦受影响,粮食怕是不够吃。
别说是供应打仗了。
到时候北方游牧民族要是趁机作乱。
大祁就真的自顾不暇了。
许多官员开始希望能与西南和谈。
有人觉得是分权增税的政令有问题,才导致了江允臣叛乱。
如果没有这个政令,西南至少还能安稳三五年。
也有人觉得江允臣只是想要西南,不如就封他个藩王当当。
还能替大祁镇守南方。
比狼烟四起的情况,好太多。
闻昱第一次经手的政令就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心中生出了力不从心的恐惧。
朝中大臣还在互相推诿。
闻昱重重的一拍桌子。
“朕召诸位大臣前来,不是为了吵架的!一个小小的西南,还能牵着朝廷的鼻子走不成。”
提出这一政见的吏部尚书自知无法收场,趁机提议请摄政王前来议政。
闻昱心里清楚,钟离粟只是想试一下自己的实力,朝堂上的事不会放任不管。
这时候能带兵围剿的,只有钟离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