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主任把那信一展开,一目十行地阅读完,惊了一瞬:“没想到你还是师叔的熟人,走吧,老秦老王不敢不接受采访。”
等杨友卉惊讶地看着外界传闻不好搞定的两位中医大师看了信竟然有些认命般接受采访,不禁在心里疑惑。
采访结束,她抚了抚五个月的肚子,好奇道:“我一直听说秦医生和王医生不好这些采访的东西,谁的面子都不给的。”
就是报社主编来了也不一定好使。
她便奇怪二人今天为什么那么轻易就答应了接受采访:“你带来的信上到底写的什么啊?”
苏茵想起当时简医生将信交给自己,她看了一眼,非常言简意赅,又带着几分霸道。
——小苏要去学校采访,让老秦老王别躲着了,好好跟人聊聊。
“就这么简单?”杨友卉琢磨着这语气也太霸道了些:“秦医生和王医生都是六十多的年纪,那个简医生贵庚啊?”
“应该是五十多的年纪。”苏茵笑笑,解开她的疑惑:“简医生家里是中医世家,像秦医生和王医生比他还大些,可两人以前拜在简医生爷爷门下,算起来,秦医生和王医生还要叫简医生一声师叔。”
杨友卉:“…!”
“原来是这样!辈份大一级压死人啊。”
两人回了报社整理采访资料,组长何国强正和周瑾谈话,见二人回来,周瑾抢先开口。
“怎么样?”她眉飞色舞地模仿起刚刚二组宋进民的模样,“听说二组弄了个大阵仗,放弃了去找医学院的老师,转而去采访了好几个卫生局领导,和领导谈中医的未来发展。”
杨友卉拍了拍苏茵的肩膀,冲着周瑾小声道:“多亏了小苏,采访了厉害人物!”
苏茵加班加点整理起采访内容,下班回家后吃了晚饭仍奋笔疾书撰写稿子。
卧室里的书桌安得宽大,她和顾承安两个人一块儿坐下都不觉得拥挤。
初稿完成,她停下笔悄悄往旁边看,这男人竟然有模有样地看起书来,翻得不是别的,还是外文书。
屋里换了瓦数更大的电灯泡,照出来的光明显比之前的明亮些,也没那么费眼。明晃晃的灯光下,男人英俊的侧脸像是渡上了一层朦胧的光晕,英挺的鼻梁如山脊挺拔,薄唇微抿,漆黑的眸子写满了专注。
一向不爱学习的顾承安竟然用功学习起来,当真是新鲜哪。
许是她走神盯着他看得专注,也没意识到男人察觉了她的目光,直到深沉的声音响起,带着几分笑意。
“怎么,看你男人看得这么入神。”
一张英俊硬朗的脸便凑了过来,苏茵心里一惊似的忙退开,素白的脸上似是浮上云霞,只嘟囔道:“才没有,你少臭美。”
顾承安也不揭穿媳妇儿,只噙着笑盯着她,盯得她脸上的云霞渐渐深抹了色彩。
“你看得怎么样了?要不要我帮你?”苏茵哪里受得住这样的眼神,忙转移话题。
顾承安最近在筹划建厂的事,准备自己生产收音机,将生产到销售的链路一并打通。苏茵也明白,一直干倒腾货物转卖赚差价的生意持久不了,还容易被政策杀个回马枪,到时候政策收紧,随时可能有风险。
开厂就不一样,正规合法的工厂,既能为市里提供税收支持,还能解决现在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问题,市里领导怎么会不乐见其成?
是以,顾承安这些日子一直忙碌于此,前些日子和胡立彬吴达去看了几处废旧厂址,他们没有基础,私人开厂最好还是租用以前的国营厂旧址为好,省时省力,稍微捯饬一下就能使用。
看了几日下来却是没有太满意的,他让胡立彬继续去打听。自己则研究起收音机的核心技术来。
现在市面上的收音机主要是国外的三大品牌和国产的两大品牌,产量依然紧缺。随着摆脱了饥荒年代,又熬过了大运动,老百姓们腰包越来越鼓,对于各项电器的需求也上涨不少。
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机遇,顾承安想抓住的就是这场机遇。
拼事业的男人就连最厌烦的书也能捧起来看了,还认真钻研起洋文,毕竟一些新兴科技在国外,他得自己琢磨明白了才行。
顾承安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大男子主义,有些男人不肯在女人面前承认自己不会,还需要女人帮忙,他拉了拉苏茵的手,轻轻揉捏着:“好啊,你帮我看看,这一段我查了词典,还是不太翻译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