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纺机和织机的效率高,很多家庭会联合购买,甚至以村作为购买单位。
由村子辟出一块地来修建纺织房,将买来的织机和纺机放在纺织房里,有需要的村民申请便能排队使用。
也有以族为单位的。
西平赵氏族中,赵铭便写信回去,命人在村里的东西两面各修建一间纺织房,里面各摆了五张纺机和织机,提供给族中贫困的人家使用。
家中有钱的,自不会跟人去挤这两间纺织房,他们直接大手一挥去买。
赵瑚知道此事时就立即让管事去京城织造局里订一百张纺机,一百张织机。
织造局并不是一点准备没有就冒出来的,他们的产品腊月研究出来,正月通过试验确认,二月就开始生产。
二月底,墨家子突然现身京城,在元立的保护下进宫面圣,三月,大量墨家子弟来投,当月,格物司的工匠就开始领命前往各州郡,主持纺织机生产的事。
到现在六月,三个月的时间早已积累下一大批纺机和织机。
京城织造局积累的最多,但,他们收到的定单也是最多的。
除了司州的订单,还有大量来自豫州和蜀地的订单。
一收到赵瑚的订单,京城织造局的张织造就有些头疼,迟疑了一下还是回绝了赵瑚。
要是真的各给赵瑚一百台,目前库房的库存就要清掉三分之一,陛下可是说了,纺机和织机要先紧着百姓来,而后才是商。
张织造回绝赵瑚的管事后就立即去找格物司里的傅庭涵,在他一身汗走出试验房时将此事上报。
傅庭涵想了想便道:“出一条新规,两年内,一个单位一次性向织造局购买的纺织机各不得超过二十架,申请时间须间隔六个月以上。”
张织造目瞪口呆,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规定。
这样非法律性的规定,作为尚书令的傅庭涵是可以直接规定的,不需再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张织造立即应下,将此规定张贴出去,并电报全国各织造局,同时实行这条规定。
已经叫人建造布庄的赵瑚知道后气得够呛,“这条规定是专门针对我的?是谁瞎出的规定?”
五银:“是傅郎君。”
赵瑚就不吭声了。
五银忐忑道:“郎主,我们还去买吗?或是让人组成别的商行去排队购买?”
赵瑚没好气的道:“现在做什么事都需要户籍和路引,商行还要节符,因取消死契的事,衙门的户房都扩大了,每一家商行下面的资金和员工来历都记得清清楚楚,你认为能瞒得过?”
何况,在洛阳当县令的是他亲孙子,他坑谁也不能坑自个的亲孙子啊。
他前脚在京城织造局玩这种把戏,后脚就能叫御史捅到御前,他未必会怎么样,但赵正一定会被问罪,徇私的罪名。
虽然赵正可能完全不知道。
除了他,赵程也会得个治家不严的罪名。
儿孙的仕途和自己的钱途,赵瑚还是分得清轻重的,他又不缺钱。
所以虽然恼怒,但赵瑚还是挥了挥手道:“按照规定来。”
五银领命而去。
但大好的钱途摆在眼前却不能赚,赵瑚还是很不开心。
忍了一天,第二天他还是没忍住进宫去找赵含章吃饭,当然,不是空手,他带了厚礼的。
赵含章身份不一样,赵瑚也变得大方起来了。
傅庭涵一回宫就听说赵瑚来了,要和他们一起用饭,他这才想起来新规的事,和赵含章道:“他一定是来走后门的。”
赵含章笑道:“七叔祖糊涂,想赚钱都没赚到点上。”
傅庭涵一头雾水,赵含章就拉着他去和赵瑚吃饭,听赵瑚说完之后便道:“七叔祖,这别人有都不如自己有,织造局如今的产量跟不上,您为何不自己做纺机和织机呢?”
赵瑚:“陛下玩笑了,新纺机和新织机是格物司出来的新品,我又没有图纸……”
赵瑚说到这里一顿,看向赵含章,见她脸上带着淡笑,不由瞪大了眼睛。
第1324章 腾飞(二)
赵瑚有些激动,连忙问道:“你愿意卖我图纸?”
赵含章:“我只有一个要求。”
赵瑚目光炯炯的看她。
“作坊不能开在司州和豫州。”
可他人在司州,根基在豫州啊。
已经计划在司州和豫州开他七八个布庄的赵瑚僵住,问道:“那我还能开在哪儿?”
赵含章:“天下之大,叔祖有何处去不得?”
见赵瑚眉头紧皱,她便道:“叔祖要是一时想不到去处,我这儿有个建议。”
赵瑚看向她。
赵含章道:“江南。”
赵瑚眉头微皱,但在心里把各州过了一遍后发现,江南还真是他的第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