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娘见状,伸手握住他的手,安慰的看着他。
北宫纯忍下泪意,让黄安和北宫团圆将人和东西都安排好。
等他们都走,他就拉着蕙娘的手感动道:“自我从西凉到中原来,只有陛下愿意如此待我,甚至比西凉王有过之而无不及。”
就算是在张轨手下,因为北宫纯性格刚烈,不善言辞,张轨也会时不时的忘记他的功劳和能力。
他不说出口去争取,自然没人再记得他。
到了中原之后更不必说,东海王、皇帝、王衍等人互相争斗夺权,他就是个被挪来丢去的棋子,连给兄弟们的粮草都争取不来。
赵含章大封功臣时,他正盯着代国,没想到他不到场,也能得武勋第一名;
更没有想到,石勒为幽州争取到的东西,他一言不发,赵含章也记得他,记得并州。
这种时刻被上司放在心里的感觉,北宫纯只在赵含章身上感受到。
他握紧蕙娘的手,低声道:“你一定要教导团圆,要忠于皇帝陛下,忠于朝廷,我北宫家将世代守候陛下,决不可做损伤陛下之事。”
蕙娘郑重的应下,“我会教她的。”
因为感动,对于来商谈婚事的赵家人,北宫纯很爽快,当即就定下了最快的一个日子成亲,六月初八。
现在收拾收拾,四个月后就要出发去洛阳成亲了。
北宫纯道:“把我名下的田地和人分一分,分一半给她带走。赵二郎不是聪明会理财的人,团圆比他强一些,但他们养兵习武花销大,”
蕙娘虽然有北宫团圆了,但这两年没有身孕,她已经绝了生子的念想,对此并没有意见,“也好,现在分了,将来你几个义子成亲,再把剩下的钱分了就是,倒不必再叫她回来分产。”
北宫纯也是这么想的,而且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小声道:“朝廷有新律法,女儿也可以继承家中爵位,将来我这爵位给团圆继承,她要是厉害,多生两个孩子,等将来分出一个来继承我的爵位。”
蕙娘惊讶:“这怎么可能,秦郡王是宗室,皇帝不会答应吧?”
北宫纯却很有自信,“陛下心胸宽广着呢,未必不会答应,我不拘男女,外孙外孙女都可以来继承。”
第1323章 腾飞(一)
元贞元年是喜庆的一年,春忙和夏收之后,洛阳城里便喜事连连,朝中的单身青年、中年陆续成婚,结束了向朝廷缴纳单身税的日子。
同时也是国力快速恢复的一年,在后世中,被列为腾飞十年中最关键的一年。
今年南北各地大体风调雨顺,虽然个别地区有小旱小涝的情况,但因为这两年的水利工程建设,加上农民们的辛勤,旱涝情况很快缓解。
四月之后,江南和中原一带的小麦陆续变黄,沉甸甸的麦穗让人心中忍不住雀跃。
夏收和夏季播种持续了一个半月,到六月初,全国各地的农忙基本结束。
但大多数农民都不能闲下来,因为种植的大豆和水稻还需要除草、捉虫、上肥,只是到底空闲了许多,可以挤出许多劳动力来。
就在这时,全国各地县衙和学堂联合下乡宣传新的纺机和织机,同时,各州郡都新开一个新部门——织造局。
从洛阳派出的工匠到各地担任织造局织造,或是主事技术指导,他们除了负责推广新的纺织机外,还要开办大的织造坊,建造大型纺机和织机,为朝廷纺织布料。
织造局的职责除了管理天下纺织外,还要平衡棉麻、生丝等原料的价格,以平衡耕地和桑麻棉种植的比例,以及保证桑农、麻农和棉农的利益。
趁着农闲时刻,有大量的劳力,全国轰轰烈烈的“暖衣”行动开展,赵含章在大朝会上道:“朕的要求很简单,五年之内,朕的治下,不再有衣不裹体,受寒而死的百姓。”
听着似乎很简单,但百官都知道这有多难。
若不受寒,那一定也不会受饿,不受饥寒之苦,便是文景之治也难以做到。
但百官皆高声应下,斗志昂扬的去做。
先人做不到,他们的君王未必不能做到。
在此之前,谁能想到纺机和织机能增加十倍至十五倍的效率呢?
而大型的纺织机更是效率惊人,虽然目前一州只有一个织造坊,但傅尚书计算出来的产量让他们知道,五年让每一个国人穿暖将不是奢望。
而且,这还不算民间的产量。
要知道,他们的国家是小农经济,更多的布料资源其实在民间。
由户部和工部牵头,地方衙门协助,织造局制造出了大量的纺机和织机向外售卖和租赁。
不错,民间百姓除了购买,还能租赁一台纺机或织机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