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假做犹豫,在村民热切的期盼下,点了点头。
杜长兰朗声一笑:“择日不如撞日,咱们将事情敲定罢。”
半个时辰后,河下村大半个村子的人都来了,孟会村大惊,这来的也忒快了,不合常理。
除非河下村的人在不远处等着。
孟会村的村人再看杜长兰,只觉得杜知州当真非凡人,莫不叹服。
因着修建庙宇所耗颇大,两个村子同时开工,杜长兰还使了银钱派匠人指点。
城外各村村人凿山开路,有好事者去瞧热闹,城北每日水泄不通。整个覃州热火朝天。
杜长兰拟定建庙计划书,责任落实到个人,叫辛菱监工,派辛起留意□□人员,随后杜长兰带着莫十七巡视地方各县。
他见天儿的往外跑,待在府衙的时间屈指可数,委实不像一地知州。
辛菱对此提出过担忧,但杜长兰并不在意,郑同知得意于把持知州府,就让郑同知管着呗。
左右知州官印和文书在杜长兰身上,没有知州官印,郑同知想翻出浪花儿也难。
杜长兰人手不足,不亲自实地考察,心中难安。立身愈高,便愈要三思而行。他轻飘飘的一句话,落在治下百姓头上,或许就是一座山。
杜长兰并未刻意伸张,每到一地,他巡视的差不多才知会当地衙门,县令着急忙慌出来相迎。对方不知杜长兰何时来,来多久,三两句话就叫杜长兰诈出来。
虽有些性贪的,但尚不算过分,杜长兰敲打几句便揭过了。其他县令差强人意,唯一人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杜长兰将那县令下狱,秋后问斩,而后将此事层层上报,另外奏请朝廷任命新县令。
他又处置了那县里几名书吏,重新聘任,确定当地班子能维持正常运行,这才离去。
谁知前往下一个地方,接到辛菱消息,杜长兰只好改道回覃州。
他令莫十七驾车直奔城北,先去工地视察。
一天十二个时辰,三班轮倒,夜班工人辛苦,是以工钱增至六十文。每人一天只能上工八个时辰。
辛菱最开始还道杜大人多虑,谁会那么要钱不要命,结果还真捉住几个青壮。
对方苦苦哀求,保证不会耽误活计。
辛菱脱口而出,“这可是重体力,你们也不怕累死在工地上。”
那几名青壮支支吾吾,一人低声道:“从前服徭役比这累忒多,一日上工七八个时辰,食也寡薄。”
那时有同伴累死在身侧,他们也只能干看着,官府几两碎银就打发了一条人命。
杜大人心善,他们遭山开路虽费体力,可三顿饭都是干的,中午和晚上饭食带荤,是以忙活下来,他们并未如何清减,有些人竟然还壮了两分,令人惊奇。但细细一想,又合乎情理。
如今夜里的活计都得抢着来,去晚了还抢不着。
杜长兰抵达现场时,无数火把将夜空点亮。众人喊着口号,甩开膀子干活,橙色火光映出十足精神的面孔。
辛菱看见熟悉的马车,立刻迎上:“杜大人,您来了。”
杜长兰颔首,视线扫过周遭,未见异样:“说罢,何事急需本官。”
莫十七也看向他,辛菱不好意思的挠头,“也不是旁的事,就是庙宇名称最后选出五个,由大人拟定。”
杜长兰:………
辛菱自知理亏,忙描补道:“大人乃是主心骨,大人不在,小的心下不宁。”
这话说难听点就是辛菱太年轻,担不住事。需要杜长兰坐镇。
杜长兰捏了捏鼻梁,“本官知晓了。”
他一边巡视,一边思索事情,手边得用的人还是太少。
说来也是巧了,杜家人的书信几经波折终于送至杜长兰手上。
家里人对杜长兰夸赞不已,又道家中一切都好,让杜长兰不要挂念,还让杜长兰遇见合心意的女子就娶了,只要是良家女,不拘对方身份高低,家里无人反对。
杜长兰嘴角抽抽,他现在分身乏术,上哪儿遇合心意的女子。
而在家书下面还有一封,看字迹非是出自成礼之手。
‘小叔亲启……’
杜长兰眉梢一挑,饶有兴致的看下去。
杜成磊在信中诉苦,道读书费心费力,很是乏累,他受不住。恳请小叔怜悯,允他一件差事过活。
第168章 魔法对冲·四
杜长兰忆及平日里乐呵呵的傻小子, 难以想象杜成亮会向他提出这个请求。
于是杜长兰墨笔一挥,允了,还道自己外地任职, 手中无甚人手。但又在信中末尾言明, 若杜成亮不合他心意,就将人遣送回乡。
村长和族老一看便明了他的意思。
杜长兰言及自己缺人, 村长他们有意, 便会将村里机灵小子送来,寻个出路。但杜长兰又借着点杜成亮之语, 点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