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大人高高在上,今日来巡察不过一时兴起,他们的命脉终究是捏在书吏手中。
村长苦笑一声,“回大人……”
“郑同知与村长有仇?”明快清越的声音响在耳侧,村长下意识抬头,见到年轻的知州大人神情不悦对郑同知道:“没事儿你瞪老人家作甚,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给村长使眼色,不准村长说实话。”
乡间田野,人头攒动,然而周遭却无一人声响,唯有远方的风拂来,传来细细轻柔之声。
郑同知被堵得说不出话,半晌才憋出一句,“大人说笑,下官岂敢。”
“也是,谅你也没这个胆子。”杜长兰明知故道,并对郑同知投以轻蔑的目光。
郑同知双眸蹿出怒火,连气息也重了,不知是热的还是气的。
一干村民恨不得立即退下,不愿旁观知州与同知的争锋相对。
然而杜长兰话锋一转,用一种晌午吃什么菜的随意口吻道,“本官估摸你们也是不懂种植被人忽悠了去,从即日起铲除田中桑树,不拘是种小麦,水稻,或是大豆都成,别栽破桑树了。”
惊喜来得太快,一干村民如坠梦中,怀疑自己的耳朵。
“大人不可,此乃上任知州的政令。”黄通判两句话将聚银村村民拉回现实,众人牙关紧咬,恨不得瞪穿黄通判。
有耐不住气性的年轻人欲张口,却被更嚣张的声音打断,杜长兰看向黄通判:“那又如何,现在本官说了算。”
黄通判哽住,仍不死心,“杜大人,府内书吏公务缠身,一旦桑改稻,又得重新登记,官府分不出多余的人手。”
杜长兰:“那就再聘。”
杜长兰扫了一眼人群:“村里认字的有无?”
须臾,一名身形颀长的男子从人群而出,黄通判率先道:“你可有考取秀才功名?”
男子脸色青白交错,随后窘迫的摇摇头,准备退去。
杜长兰开口道:“本官问你识字否,能否书写?”
男子看了一眼黄通判,杜长兰也看向黄通判,倏地笑了:“本官今儿算是瞧明白了,这知州不姓杜,该姓黄才是。”
黄通判眸光一震,连忙拱手:“大人恕罪,下官惶恐。”
杜长兰哼道:“你惶恐甚?本官看你都快架空本官了。什么事都得经你黄通判一道手儿。”
黄通判身形一个踉跄,差点跌下,被一双手扶住,郑同知道:“大人误会,黄通判只是想为大人分忧。”
杜长兰不理会他们,挑了两个会认会写字的村民,叫他们登记。
杜长兰想到什么,道:“你们此前未做过此事,不清楚格式,先跟上本官,之后回府将范本给你们。”
第164章 养蚕人·四
杜长兰离了聚银村后, 去向不定,叫人摸不着头脑,黄通判有意询问, 又忆及短短时辰他和郑同知在杜知州面前闹了没脸, 心下气闷,遂别过脸去。
左右知事官此刻应是带人打点好了, 不怕杜知州巡视。
果然, 后面村子一见杜长兰来,村里锣鼓喧天, 齐齐相迎。村民们个个衣着体面,面带微笑。
辛菱讶异, 同莫十七道:“这个村子看起来很富裕, 每个人都十分精神。”
莫十七不语,她目光落在一个青年手腕, 大抵是匆忙间借的衣裳, 很不合身,腋下卡着, 身子和衣袖处都短了一截。
青年大抵也知晓窘境,一边留意四周,一边退至人后。
郑同知和黄通判对视一眼, 对眼见所见颇为满意。两人拢着袖,睨视众人,高高在上旁观杜长兰一举一动,犹如看猴戏。
一名书吏上前对杜长兰讨好道:“大人且看这村子是家家殷实,实乃养蚕之功。”
“是吗?”杜长兰袖袍一甩, 大步朝村里走,悠悠道:“那本官要瞧瞧这村子的蚕茧有多好。”
村长愣在原地, 冷不丁对上书吏阴测测的目光,顿时跟上杜长兰。
“大人,知州大人且慢。”村长气喘吁吁道:“杜大人,咱们村子的蚕茧已经卖……”
话音戛然而止。
一户人家的堂屋内还摆着几箩筐蚕茧,颜色混浊,个小,且残留秽物。
杜长兰拿起来看了看,朝身后跟来的一行人挑眉道:“这就是你们口中的好茧?”
书吏一梗,话锋顿转:“杜大人有所不知,好茧已经卖完,这些次等货卖不上价,村民便留着自用了。”
院子内外站满了人,却无一丝杂音,村长听闻书吏的荒谬之语心头发苦,面上还要赔笑。
杜长兰于是又问了几个问题,书吏抢先答道。
杜长兰似笑非笑:“章书吏不愧是黄通判手下的人,行为处事简直一脉相承。”
章书吏面皮厚,当被夸奖般咧嘴笑着,全做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