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养崽日常(144)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小少年同宋越说笑着,适时崔遥拿来一件浅蓝色围裙,应该是围裙。

因为那太漂亮了,根本不像乡下人家的围裙。崔遥给杜蕴套上。

杜长兰用挑子拨了拨碳火,将馒头和蘑菇放在网架上,用刷子蘸了蜂蜜涂抹。

其他人有样学样,一群人好不快乐。

杜大郎有些羡慕,又觉得自己脑子坏了,做饭有什么羡慕的。

他忍不住想,崔二公子他们都是秀才,蕴儿一个半大小子同他们能聊什么?

杜大郎自知不如弟弟聪明,但也不是蠢笨无医,杜蕴处在一群秀才中,没有半分拘谨,那般落落大方。他也知道这样是好的。

如果他的成礼也有这样的气度就好了。

他想的入神,忽然面前递过来一碟馒头,依稀可见碟底的海棠花式图纹。

拇指大的馒头刷了一层蜂蜜,烤的微微焦黄,泛着琥珀色,杜大郎仿佛嗅闻到了蜂蜜的甜香,一个个摆在玉白的碟子里,诱人极了。

杜大郎嘴快过脑子:“这是给我的?”他们难道不是吃干粮吗?

面前的少年星眸灿灿:“当然是给大伯伯的,您尝尝好不好吃。”

“好吃,肯定好吃。”杜大郎心虚的垂下眼,为他之前说杜蕴不该去郡城的话。

杜大郎接过盘子,刚要用手抓,才发现小馒头旁边还有一支银制小叉子。

杜大郎惊的说不出话。

他下意识在身侧擦了擦手,用叉子插了一个馒头,舌尖率先尝到独属于蜂蜜的香甜,表皮脆脆的,像糖葫芦的糖衣,内里却十分柔软,是麦子的清香。

他长这么大,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馒头。

长兰说蕴儿已经十岁了。但他觉得蕴儿才十岁,他的成礼今年都十七岁了,念了几年学,通字明理,村里人都是夸的。

可如果成礼面对一群秀才,定然也会紧张的说不出几句话。

馒头是甜的,可杜大郎此时此刻却觉得口中泛酸。

他想如果小弟身边带的人是成礼该多好,意识到自己如此阴暗卑鄙的想法,杜大郎臊红了一张脸。

蕴儿不是一般孩子,蕴儿三岁就会背论语了。

杜大郎心里想些乱七八糟,他待在马车里,没有出去。

他感觉以前的认知被长兰几句话打破了。

“大哥。”杜长兰踩着脚凳上马车,手里持着一个托盘,盛有两个小盖钟。

“蕴儿调的花茶包,现熬的,你尝尝味道。”

杜大郎束手束脚接过,尝了一口,夸道:“甜的,有花香。”

杜长兰莞尔,同他讲解,杜大郎听得一愣一愣的,忽然觉得弟弟离他好远。

明明之前弟弟回村的时候,同爹娘言语还嘻嘻哈哈没个正形,他便一直以为弟弟还是从前那个不着调的弟弟。

杜大郎心里揣着事儿,还盖钟的时候,手提前松开,两个小盖钟落地,虽然未破碎却是出现裂痕。

杜大郎急的不行,这么漂亮的盖钟得不少钱。

“没事儿没事,大伯伯,我来收拾。”杜蕴一边安抚他,一边将地上的茶钟拾起。

正好崔遥过来,杜蕴将此事说了。崔遥摆摆手,“不值钱,杜大哥莫在意。”

杜大郎心里惴惴不安,重新回到马车,给弟弟说起此事,杜长兰安慰他:“不过两个小盖钟,不妨事,你莫放心上。”

杜大郎想,若是他爹娘知晓,定然是要揍他一顿,然后压着他赔礼道歉再赔钱。

如果打碎茶钟的是成礼,他也会重复他爹娘的行为,而不是像长兰和蕴儿那样毫不在意。

杜大郎心里五味杂陈。他对蕴儿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初的小可怜。

长兰把这个孩子养的真好,这么一对比,他好像为成礼做的很少。

然而杜大郎没想到这只是开始,他们抵达郡城后,杜长兰竟然询问蕴儿怎么办?

这样的大事怎么能问一个孩子,蕴儿他……

“爹,我算了算时间,你们乡试前后得在郡城待一个月有余,住客栈不划算,要不租住小院罢。”少年双手紧握,明显很紧张。

杜长兰颔首:“行,这事你同你崔大伯伯协商。”

杜蕴离开后,杜大郎忙道:“长兰,这事交给蕴儿不行的。”

杜长兰反问:“怎么不行?”

杜大郎道:“他一个半大小子,容易被人骗?”

杜长兰笑出声:“那还有三四十岁被骗的呢?”

杜大郎梗了一下,随后还是止不住嘟囔:“蕴儿年纪小,做不好。不该让他去做。”

杜长兰放松靠在车壁上,悠悠道:“这不是穷人孩子早当家嘛。”

杜大郎被堵住,觉得弟弟说的有点道理,但又不是他理解的那个道理。

穷人孩子早当家,难道不是下地干活吗?怎么会是到处跑动,还去处理与银钱相关的事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