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裙娇(95)

作者:鹅儿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杨继业想要富贵荣华吗?他当然想。不然也不会跟太子一拍即合,但要他投敌叛国,却也是绝无可能!

这位书生跪在鞑靼的土地上,喊得铿锵有力:“我大邶有多少仁人志士未灭胡人,两鬓先秋?杨继业代不了他们血洒胡尘,也必得永忠吾皇!”

柔然知道这些汉人深受孔孟之道的荼毒,就是这么迂腐、木讷、认死理。但他却并不生气,甚至懒得跟杨继业计较,当即就命懂汉文的鞑靼大臣把那份停战盟书签了。

事情这么顺利,杨继业都有些后怕,忍不住问:“可汗?就允了?”

他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誓死都要把柔然说服,准备了上千万条谈判心术,到最后,一个都没用上。

鞑靼六部如今正在内乱,几个部落首领内讧得厉害,争权夺势抢地盘,柔然正是头疼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再跟南边起了冲突,只怕他这个六部可汗的位置都坐不稳了。

既然杨继业这个人还不算讨厌,柔然跟机要大臣们商量了两三天,觉得汉人已经被打服了,一时半会掀不起风浪来。不如假意跟他们和谈,先把国内以青斯为首的叛徒收拾了再说。

打仗这个东西,看的是柔然的心情,想打了,撕了盟约,派了精兵强将往南边冲就是!

柔然不仅是个武夫,他也看得懂这些政治阴谋,大邶的皇帝想来北边就来罢。汉人有句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等姓孟那个老头子离得近了,柔然顺便还会给他预备一份大礼!

比如,先赏他一个请君入瓮再说。

至于眼前这个书生,柔然虽签了盟书,也答应放他回居庸关,但却不肯给他赏一匹烈马。

杨继业得了那卷盟书,比自己当了皇帝还高兴。柔然不肯施舍他一口饭食,他也不强求。不肯给他回南边的车马,他就是爬也要爬回汉军营!

毕竟居庸关跟姚佳城接着壤,倒也没有让杨继业爬多远。文晁然在边关混了几十年,随便买通两个胡人从大街上把饿得半死的杨继业捡回去,喂顿饱饭,再送回汉军驻地,还是能行的。

一开始文晁然见杨继业三日未归,又听说他连柔然的面都没见上,就先命人回京急报,如此才有圣人深夜传召太子。

而后文晁然又打听到杨继业还活着,只得另换了人,骑了一日千里的赤兔马,总算跟第一批急报的人赶了个前后脚。

杨继业在鞑靼的地牢里受了罪,孟旭在他爹的宫殿外也不好受。

圣人看到文晁然的奏报,第一个念头就是太子给他下了套,故意阻挠他北上。因此虽然叫了他进宫,却不让他参政。

准确点说,昨晚上孟旭听赵德胜说杨继业叫柔然可汗关了禁闭,就知道他爹大概率要动怒。他紧赶着到了文华殿门口,王怀瑾却先伸手拦了他:“太子爷留步!皇爷只许您在外间听!”

文华殿里圣人跟那群内阁的老臣吵得唾沫横飞,孟旭听了这个动静,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恭顺地挺直脊梁,在殿外跪了。

这一跪,直到第二天午后歇了晌,王怀瑾往内殿递了新的边关急报,圣人才松了口叫王怀瑾把太子往重华殿带。

孟旭跪了些时辰,腿脚一时还反应不过来。圣人那的态度不明朗,王怀瑾也不敢叫奴才驮太子走。

这种时候,还是赵德胜不怕死,急忙就去扶孟旭:“太子爷,奴才跟您一道去!”

这时候赵德胜还不如回东宫看着,孟旭膝盖弯儿已经僵硬了,但还是坚持自己走:“父皇既已许我起身,你先回宫看看。”

赵德胜见了太子神色如常,知他牵挂后院的女眷,一刻也不敢耽误地就往东宫赶!

好不容易到了重华殿,等王怀瑾把殿门关上的那一刹那,孟旭的世界里又只剩一片漆黑,他站得难受,只能扶着殿里一把椅子坐下来。

重华殿无人居住,空空荡荡的,只剩下沙漏的声音,一点一点腐蚀孟旭的心。看这架势,圣人是打算幽禁他了。

但还好,毕竟还没有说要牵连东宫其他人。

这一两天杨继业并没有传信到东宫,因此他在前线搞了甚名堂,孟旭并不十分清楚。

但仔细想想,孟旭又不紧不慢起来。

既然圣人只是圈禁,那至少说明杨继业没有捅大篓子,或只是跟柔然起了小摩擦,或只是让事情有了细微的起色。

孟旭没来由地,很信任杨继业这个人。当这个白面书生第一次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孟旭听他讲四书五经,讲家国大义,他就起了用杨继业的心思。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反正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柔然把杨继业一刀剁了,和谈失败。

要说柔然这时候敢向大邶出兵,孟旭却不信。青斯天天领着雅尔古部的精锐之师,在柔然眼皮底下喊打喊杀。孟旭从柔然行军打仗的章法就知道,这个鞑子有逐鹿中原的野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