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裙娇(206)

作者:鹅儿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到了定好的祈福吉日,圣人就领着他的宝贝爱妃,优哉游哉朝玉华山行去。

玉华山庙宇连片,但可供帝妃祈福之用的,却只有一个左相寺。先帝的后妃们,也都在左相寺里住着,除了拿着内宫供奉的米面粮油,寻常起居一如女寺里的修行师傅。

既是圣人与宠妃一同驾临,那么慧音住持就一早预备好了相应接驾事宜。就连在房里打坐参禅的张娘娘都一同叫到了大殿上,为的,就是讨圣人欢心。

既名义上是祈福,左相寺还是将一应物什儿都预备齐全了。只等圣人与贤妃到了,两个人就着住持提前安排好的祭坛道场,磕了头,念了咒,又添了不少香火钱,老老实实全了礼。

圣人今儿心旷神怡,跟佛祖真人求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还不知足,见着佛身有些破败,又主动开口要为我佛重塑金身。

慧音住持嘴里念了几千几万遍“阿弥陀佛”,哪怕钱是圣人掏的,住持嘴里却只夸圣人身旁的徐娘娘鸿运当头,福泽深厚。

孟旭被个老尼姑哄得嘴都合不拢,花钱如流水,恨不得把左相寺重新修缮一番。

玉华山小径难行,徐沅为了方便攀缘,今儿穿得极为轻盈。既没有珠翠满头,亦没有环佩叮当,连衣裳都是窄袖骑装,更显出英姿飒爽。

这时候眼瞧着圣人的国库都要被佛寺的住持骗空了,徐贤妃还拉拉他的袖子:“陛下,张娘娘还在呢。”

孟旭闻言转过身来,刚好与一身缁衣的张文茵对上,先对着她致意:“久不见张娘娘,娘娘一切可还顺利?”

圣人客气,张文茵却知道分寸,照旧行了礼:“劳陛下记挂,老身一切都好。”

说起来虽是庶母,圣人跟张太妃见个礼,已尽够了。再是出游,架不住圣人是一国之君,总还有许多琐事,只能先把徐沅推出来:“小沅,你陪着张娘娘闲话一会儿,我还有些杂事要料理。”

徐贤妃轻点点头:“国事为重,陛下请便。”

供奉神仙真人的大雄宝殿也不是甚说话的地方,因此张文茵就把徐沅带到了她家常住的禅房。

刚见到张太妃的时候,徐沅还觉着她说话有水分。直到她一脚踏进张太妃日常起居的屋子,才体会到甚叫超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张娘娘的书架上,多半都是些佛经,有些已成孤本。在一众沧桑厚重的经文中,格格不入的,反倒是徐沅当年写的那本金银泥南华经。

“想不到这些年,娘娘竟还留着我的拙劣之笔。”

张娘娘还是原来那个快人快语的张娘娘,听了徐沅自谦,反倒先安排她落座:“佛寺不比宫里阔绰,你倒乐在其中。”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徐沅其人,既非大仁亦非大智。不过是在锦绣繁华里待得久了,偶然脱身到这山水之中,心里总会有卸却樊笼的轻松自在。

徐沅学着张太妃盘腿坐在蒲团上,而后崔姑姑就掀了帘子进来,满面春风地开口:“老奴久不见徐娘娘,娘娘风姿更甚从前。”

这话说得徐沅粉面微红:“我亦许久不见姑姑,姑姑别来无恙。”

等崔姑姑开始烹茶,徐沅才得以惊叹:“张娘娘,您这屋子,倒比许多佛门中人更禅意十足。”

除了一屋子的经文,剩下的就只有一副老翁垂钓图挂在书案后头,床帐也好,门帘也好,不过青灰二色。

房中一应家具多由降香黄檀木制成,染上朱漆,质感朴拙,沉穆庄重。且少见浮雕,纵有彩绘,也不过忍冬、卷草这些藤蔓植物,连飞鸟瑞兽都少见。

更寻不着天家富贵的影子。

张文茵往年见徐沅,知她眉间总隐约聚积些许愁苦,如今倒只剩一派天真坦然。

方才又见了圣人对徐贤妃的态度,张太妃陡然生出恍如隔世之感:“当日阿旭叫你替我抄经,我就知道你命里有福,只怎么都不曾想到,竟是这样声势浩大的专房之宠。”

说专房之宠有些夸大,徐沅从不认为圣人对自己情有独钟。这回出宫,仪仗也好,排场也好,在礼制上都不曾越过皇后、贵妃,所以也算不得声势浩大。

不过是孟旭那道昭告天下的圣旨有些招摇罢了,徐沅在心里想一回,但当着张太妃,却只是弯了嘴角淡笑。

正好这时候张娘娘顺势塞了一把松仁儿到徐沅手里,她礼貌地接过来,放进嘴里细嚼慢咽。等吃完了才夸:“这松子倒香甜,宫里进贡的且还没有这个滋味儿。”

听了这话,张太妃莞尔一笑:“这是我跟崔姑姑自个儿到松林里捡的,松果沾了山雨,可晾晒出来的果仁儿却还不错。”

这话让徐沅回想起年节下张太妃回绝内宫夜宴扯的那些由头,好奇地问:“回回我与娘娘写信,请您回宫团聚,您总说脱不开身,竟是真的不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