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官员都认为可以裁撤幽州守军,为朝廷节省一笔军费开支。
此一时,彼一时。先前,大汉内乱严重、国库空徐,确实无力阻挡乌桓、鲜卑等东胡部落的入侵。但乌桓、鲜卑在幽州、并州劫掠了一整圈,现在求和未免有些太迟。何况这种求和其实并没有什么诚意。明年天气转凉,如果草原上缺少生活物资,他们还是会来大汉这边劫掠,都快养成习惯了。
荀彧表示:不稀罕这种只能和平几个月的和谈。
昨日那个给徒弟送食材,还私下里开玩笑的荀文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居中持重的荀太傅,一丝不苟的朝服,极其优雅端正的坐姿,使百官敬服的公正和缜密。仿佛早已习惯这种场面的淡然从容,让他整个人都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超然的雍容。
荀彧将象牙笏板插进绅带之间,示意风清河、郝明明和白小深等玩家抬着几只大木桶出来,揭开纱布,露出满满一桶水煮玉米,一桶烤红薯、一桶薯塔、一桶黄金玉米烙、紫薯干,一桶鲜玉米汁。
冀州试种的甜糯玉米,鲜玉米采摘以后,清洗,煮熟,再密封,存入冰窖冷冻。凛冬时节运到洛阳,前天刚到,吃的时候热一下就可以。荀彧已经请刘辩享用过玩家捣鼓出来的美食,刘辩特别喜欢松子玉米,希望百官也品尝一下这些新农作物的独特风味。大部分菜肴放凉了就不好吃,也不方便在崇德殿搞自助小食堂,考虑到口感等因素,荀彧只选了这几样。
烤红薯、糯玉米的香甜气息,黄金玉米烙、薯塔的香味,混杂了殿内的熏香,很是诱人。
一些官员已经吃过红薯和土豆。还是第一次瞧见玉米烙、玉米汁,以及用土豆炸出来的整串薯塔。
侍者送上食案和餐具,由百官自由选取想要品尝的食物。是选番茄味的薯塔,还是要椒盐、孜然、香辣味的薯塔,成为了公卿百官共同纠结的难题。
终于,袁术第一个发出感叹:“就不能都要吗?”
天下吃货共同的心声。荀彧对袁术的好感值上升一点。他昨天就是都尝了一个遍。
早朝从茶话会变成了聚餐,其乐融融。
荀彧等文武百官都结束用餐,示意身后的幕僚大声地报出今年玉米、红薯、小麦、水稻、粟米的收成。以及廷尉府查抄张让家,抄出了多少钱财。
曹操一听,钱粮充足,那当然要乘胜追击,顺势平定幽州啊。
曹操主动请命出征乌桓。
一片议论声中,荀彧宣布:保留幽州的驻军,适当刷选、精简人员,提高待遇。幽州的军政分开管理,刘虞专注治理民生,供给后勤保障,不再直接插手军务。幽州的战事由公孙瓒全权负责。给这位白马将军一个机会,让白马义从发挥最大的作用。
曹操非常失落,他渴望担任主帅,扫平胡虏。奸雄现阶段的人生目标——征西将军。
散朝以后,荀彧叫住了曹操:“孟德。”
温煦的冬日阳光中,曹操回头,等荀彧走进,并肩而行。“文若,公孙瓒的性情过于刚烈,打仗一直都是硬碰硬的作风。这些年,乌桓、鲜卑渐渐壮大,公孙瓒恐怕解决不了幽州的隐患。我愿领兵出征,为君分忧。”
“孟德,上车再说。”
荀彧请曹操同乘一辆马车,等曹操在身侧坐定,他压低声音道,“公孙瓒可能确实拿东胡部落没办法,穷追猛打好几年,却见不到显著的成效。但至少有他这种作风强硬、随时开打的主帅坐镇幽州,东胡不敢轻易地劫掠大汉。我有更重要的事交给孟德——明年开春,由孟德挂帅,先收复凉州。”
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治安问题。眼下除了青州,各地的黄巾残部都渐渐销声匿迹。是时候攻打韩遂,消灭凉州的割据势力。先平定整个北方。
曹操精神一振,厚着脸皮道:“可以,让奉孝和公达给我当军师,必定打得韩遂后悔从贼。”
马车穿街过巷。鼻端萦绕着淡雅的衣香,耳畔是和銮轻鸣。曹操身心愉悦,唇边不由溢出一抹浅笑。
隔着半透的竹帘,依稀能看见两只小巧的金铃,摇来摇去,时不时撞在一起,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荀彧:“奉孝和公达自然要随军,不过,他们不了解西凉的情况。奉孝的建议,最好再带上贾诩贾文和,他是凉州人,韩遂军中的虚实,他心中应该门清。”
虽然没听说过贾诩这号人物,但郭嘉的眼光,曹操信得过。他乐了,笑眯眯道:“没问题。奉孝看准的人,定然是最合适不过的。”
雪花纷纷扬扬。
时下的冬衣漏风,御寒保暖的效果委实不怎么样,所以一下雪,所有百姓都待在家里“窝冬”,基本不怎么出门。军队也不得不停止操练。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一个个缩着脖颈赶路,整座城都陷入半休眠的状态。